[发明专利]拟南芥基因IAR1在铁营养利用及抗旱方面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64139.1 申请日: 200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1781660A 公开(公告)日: 2010-07-21
发明(设计)人: 宋纯鹏;安国勇;王红霞;张霖;丁鹏;赵孝亮;王棚涛;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82 分类号: C12N15/82;A01H5/00
代理公司: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代理人: 陈浩;牛爱周
地址: 475001***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拟南芥 基因 iar1 营养 利用 抗旱 方面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拟南芥基因IAR1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拟南芥基因 IAR1在植物铁营养利用及抗旱方面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铁是人们最早发现的微量元素,发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铁在地球 上现存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铁对于任 何生物有机体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矿质营养元素。植物轻度缺铁会导致叶绿 素合成减少,光合速率降低,严重缺铁时,叶绿素合成停止,新叶变黄,生物 量大幅度下降。植物缺铁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植物是 人和动物地铁营养的主要来源,植物缺铁可动物和人类对铁的吸收,从而导致 贫血病的发生。

尽管地壳中铁的丰度很高,但土壤中的铁由于受土壤溶液的pH值及氧 分压的影响,几乎都是以难溶于水的Fe3+形式存在,因此,如果没有主动的 调节机制使植物获得充足的铁,大多数植物便会表现出缺铁症状,造成农作 物的减产,是限制农业生产。据统计,全世界约有40%的土壤缺铁,北美大 陆、地中海沿岸、前苏联南部、南美的部分地区都严重缺铁。我国南起四川 盆地,北至内蒙古高原,东至淮北平原,西到黄土高原及甘肃、青海、新疆,都 有缺铁现象的发生。虽然土壤缺铁只在一定的土类和地区存在,但由于总面 积较大,所以植物缺铁失绿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植物营养学研 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植物对铁离子的吸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完成:对于双子叶植 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而言,缺铁会在根系产生多种生理及形态的变化, 如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增加,净质子分泌量的增加,有机酸及酚类物质的 分泌;以及产生根尖膨大、根毛增多、根表产生转移细胞等,即所谓的机理 I;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根系对缺铁的反应为植物铁载体(phytosiderophores) 释放量的增加。植物铁载体对于根系铁的吸收和跨膜运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吸收过程被称为机理II。

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通过突变体的 分析技术分离得到了一系列与土壤铁离子吸收有关的基因,如从拟南芥中分 离克隆了Fe3+还原酶基因(froh)、Fe3+螯合物还原酶的FRO2基因、Fe2+转运 蛋白基因IRT1,从豌豆(Pisumsativum)根中的Fe2+专一转运蛋白基因Rit1等, 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组成了一套铁离子还原和吸收体系。

在供铁充足的条件下,机理I的植物首先通过Fe3+螯合物将溶解性的Fe3+螯合并还原为Fe2+,才能被吸收利用。在缺铁胁迫的条件下,土壤中溶解性 的Fe3+很少,机理I植物通过激活一种特异的H+-ATPas而使土壤酸化,从而 增加铁的可溶性,才能够通过根部还原酶将Fe3+螯合和还原。因此,缺铁条 件下,机理I植物吸收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通过分泌作用使土壤酸化,增加 铁离子的溶解和吸收;因此,植物根际酸化能力对土壤铁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虽然已有包括铁还原和运输有关的一批基因已经得到 克隆和功能验证,但是,直接参与调节缺铁引起的根际酸化的基因至今未见 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南芥基因IAR1在植物铁营养利用及抗旱方 面的应用。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拟南芥基因IAR1在培育抗缺铁和抗 旱植物新品种方面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拟南芥基因IAR1在植 物铁营养利用及抗旱方面的应用。

所述的基因IAR1,其在Genebank中的编号为AT1G70690,该基因的CDS 序列全长为900bp,编码300个氨基酸的蛋白。

所述的基因参与H2O2相关植物缺铁反应过程。

所述基因的序列及其序列的全部或部分开放读码框ORF序列的不同应用 载体。

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采用了一种拟南芥基因IAR1在培育抗缺铁植 物新品种方面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4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