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PAR钻井平台总体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0663.0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国;孙瑞雪;姜福茂;黄天颖;赵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琦 |
地址: | 116001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par 钻井平台 总体 建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钻井平台的建造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石油勘探逐渐向深水领域扩展,涌现出一些新型的适应深海海洋 环境的平台。SPAR钻井平台即为这种用于深海石油的开采、生产、处理加工和 储存的平台结构形式之一。第一座SPAR平台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 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应用到到墨西哥湾,并且有望在西非、北海等地区进 行应用。南海区域作为世界4大油气聚集地之一,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对适宜南 海环境的平台结构的研究,由于南海环境和墨西哥湾相似以及SPAR在墨西哥 湾的成功应用,SPAR平台将作为南海采油平台的首选形式。SPAR钻井平台具 有以下优点:可以应用于深达3000水深处的石油生产;具有较大的有效载荷; 刚性生产立管位于中心井内部;由于其浮心高于重心,因此能保证无条件稳定; 与其它浮体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运动特性;壳体可以为钢结构或水泥结构; 可以低成本储藏石油;系泊系统的建造、操纵和定位较为容易;立管等钻井设 备能装可置于SPAR钻井平台内部,从而得到有效的保护。SPAR钻井平台具有 的特点,使它能够很好地满足深度为500m至3000m水域中石油的生产和储存, 已经逐渐变成最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平台形式之一,被很多石油公司列为 新一代的海洋石油开采平台。
SPAR钻井平台包括硬舱结构、连接舱结构和软舱结构。SPAR钻井平台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传统式(Classic)SPAR钻井平台、桁架式(Truss)SPAR 钻井平台和蜂巢式(Cell)SPAR钻井平台。蜂巢式SPAR钻井平台的硬舱结构 由六个外圆柱围绕一个中心圆柱组成,这些上部圆柱提供整体所需浮力。蜂巢 式SPAR的下部通过将外圆柱中的三个延伸到底部(延长的部分称为圆柱腿)来 构成。压载舱包含在这些圆柱腿的底部,从而确保平台具有足够的稳性。同第 一代和第二代SPAR钻井平台一样,由于浮心高于重心,多柱式同样是无条件稳 定的。垂荡板装圆柱腿上,能提供较大的垂荡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因此,蜂 巢式SPAR钻井平台也是一种低垂荡的平台,适合刚性立管。
如图1-6所示一种现已设计成型的SPAR钻井平台的结构。在图1中,中央 圆柱2的中部设置中央井1,在中央圆柱2的下部外围设置环绕管3103、3203、 3303......3803。上述中央井1、中央圆柱2和环绕管构成硬舱结构,硬舱结构通 过下方的连接舱结构连接至位于最下方软舱结构。其中,连接舱结构包括架体 以及间隔设置的垂荡板。在图4中显示了中央井的结构。图5显示了中央圆柱 的结构,中央圆柱由管状的中央管构成。图6显示出垂荡板的布置情况。
大尺寸、圆柱型SPAR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法一直是海洋工程建造领域所研究 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SPAR钻井平台作业水深的不断增加,应用领域的 不断扩大,研究高效、经济的SPAR钻井平台建造方法已经是海洋工程建造领域 的主要课题之一。国外的SPAR钻井平台通常采用大坞建造,或者采用船台建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PAR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法,其目的旨在 抛弃传统大坞或船台建造的方法,采用卧式在平地上完成SPAR钻井平台的总体 建造,从而达到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PAR钻井平台总体建造方法。其中 SPAR钻井平台的结构包括硬舱结构、连接舱结构和软舱结构。本发明建造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岸边地面设置滑道,在滑道上方设置滑靴,在滑靴上设置支撑结 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平卧放置的待建SPAR钻井平台,包括用于支撑环绕管的 硬舱支撑部分、用于支撑连接舱架体的连接舱支撑部分,以及软舱支撑部分。
其次,采用卧造方式建造硬舱结构,具体包括如下分步:
(1)依靠硬舱支撑部分固定装配构成半圆结构的五根环绕管;
(2)基于已装配的五根环绕管,装配下半圆的中央管;
(3)在半圆中央管中合拢装配中央井;
(4)基于下半圆中央管,装配上半圆中央管,从而完成中央圆柱的装配;
(5)基于已装配的五根环绕管,装配另三根环绕管,从而共八根环绕管围绕 于中央圆柱的外围。
再次,采用卧造方式建造连接舱结构,具体包括如下分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位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颖机动车号牌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