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0276.0 | 申请日: | 200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3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谷崎启;高濑亮;川崎幸雄;村井史朗;中村欣哉;上绀屋史大;长谷川靖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松NT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Q1/00 | 分类号: | B23Q1/00;B23Q1/01;B23Q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机床,通过将基座框或加工单元更换为不同规格中的一种来便于改变加工类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加工中心。在该加工中心中,设有延伸横跨床身(bed)的双柱。主轴箱(主轴装置)以可在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柱的上部。主轴箱包括刀具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主轴。在床身的上表面设有工作台以支撑工件。
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立式机床。该立式机床包括与床身的左右侧一体形成的竖直侧壁。横导轨在两个侧壁的上部之间延伸。鞍座安装在横导轨上使得可在X轴方向(横向方向)和Y轴方向(纵向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包括主轴的主轴箱安装在该鞍座上使得可在Z轴方向移动(上下方向)。
专利文献1描述的加工中心,床身和柱构成基座框。主轴箱、使主轴箱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使主轴旋转的旋转机构构成加工单元。在专利文献1中的加工中心,基座框和加工单元以不可分离的方式构成。这具有缺点。即,不能方便地交换基座框或加工单元。因此,当改变加工类型时必须改变整个加工中心。
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加工中心相同,专利文献2公开的立式机床也不能构成以方便地进行基座框或加工单元的交换,从而具有与专利文献1的加工中心相同的缺点。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61-8614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号1-14663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床,便于加工单元从基座框分离并且便于通过将基座框或加工单元与不同规格中一种交换以改变加工类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床,其包括基座框、工件台、加工单元和连接部。所述基座框具有加工区域,其中所述基座框包括左右两个侧框架和连接所述两个侧框架的连接框。所述工件台设置在所述加工区域内的所述基座框上。所述加工单元设置在所述基座框的上部,其中所述加工单元包括主轴装置。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加工单元与所述基座框以可拆卸的方式连 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床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机床的中心部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机床的剖视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机床的基座框、加工框和Y轴鞍座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机床的加工区罩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用于图1所示机床的切屑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床第二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机床的门处在关闭状态的示意主视图;
图9是示出图7所示机床的门处在打开状态的示意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图7所示的机床的门处在打开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应用于加工系统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机床的局部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工件台的侧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分离的基座框的剖视主视图;
图1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机床应用于加工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主视图;
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15b-15b的剖视图,并示出了机罩和工件装载/卸载装置;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基座框和工具交换装置的剖视俯视图;
图17(a)和(b)是示出第七实施例中检测刀具异常安装的检测装置的说明图;
图18(a)-(d)是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基座框的示意立体图;以及
图19是示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基座框和加工框处在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图1-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立式机床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机床包括基座框10、加工单元40、刀具交换装置41、加工区罩61和切屑回收装置65。加工单元4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基座框10的上表面。刀具交换装置41安装在基座框10上。加工区罩61设于界定在基座框10的内侧的加工面E内。切屑回收装置65设于加工区罩61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松NTC株式会社,未经小松NT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0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