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丸机上盖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7614.1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67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姜义禄;翟金辉;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蓝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机上盖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路面或金属表面进行撞击处理的抛丸设备部件结构,具体是一种抛丸机上盖机构。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用来对混凝土路面或桥面施工过程中对基层进行处理的设备,其工作过程中将一定直径的钢丸高速撞击待处理的混凝土或钢板基础面,将结合面的浮浆层或氧化层去除,充分暴露坚实的骨料,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得基层与覆盖在其上的复合层结合具有较大的结合强度。
通常的抛丸机包括有抛射机构和回收系统,由抛射机构抛出的钢丸撞击被处理表面后,在反弹力和负压的作用下,经过回收通道进入到回弹室,进入回弹室的钢丸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到回弹室下方的磨料室,供抛射机构重复使用,而粉尘则随气流经负压管道排出回弹室。这种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钢丸在高速气流的带动下从排风口吸排出去,造成原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钢丸原料损失并且安装维护方便的抛丸机上盖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抛丸机上盖机构包括有一个位于抛丸机壳体内的回弹室,回弹室前端的气流入口与抛丸机的钢丸回收通道连接,回弹室的后上部设置与外部负压系统连接的排风口,回弹室底部开口与抛丸机的磨料室连通,其特征是:在回弹室的气流入口与排风口之间设置有一个挡板,挡板迎向气流的一侧为内凹的圆弧面,挡板上端固定安装在回弹室顶部的可打开的盖板上,使得其可以随盖板的打开而被取出回弹腔。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回弹室内设置了挡板,可以减缓钢丸的移动速度,使得其能够有效地沉降到底部的磨料室中;同时圆弧形表面可以对进入的钢丸直至引导作用,保证了回收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挡板的磨损;另外,将挡板安装在回弹腔的盖板上,不仅便于安装,并且可以随盖板一同拆下,不影响打开盖板后对内部部件的检修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抛丸机包括有钢丸抛射机构1和由钢丸回收通道2及回弹室3等组成的回收系统。
如图所示,回弹室3前端的气流入口与钢丸回收通道2连接,回弹室后上部的排风口4与外部的负压系统连接,回弹室底部开口与下方的磨料室5连接,回弹室的顶部设置盖板6,盖板底面上固定安装一个挡板7,挡板位于回弹室的气流入口与排风口之间,其迎向气流的一侧为内凹的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蓝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蓝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7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