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麦克风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5721.0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7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水轩;沙家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4 | 分类号: | H04R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克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通信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能上网的便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手提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图形输入卡或能够通过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其他设备。蜂窝网路的扩展和移动通信方面的技术进步使更多消费者使用移动通信设备。
消费者对移动通讯设备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能够通话,而且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通话效果,尤其是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的通话质量更显重要,移动电话的麦克风作为移动电话的语音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通话质量,所以,麦克风的性能好坏对移动电话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麦克风的背极板上如何开背板孔又影响着麦克风的性能。相关技术中,背极板上开设的背板孔是贯穿背极板的,这样会相应减小背极板的面积,因而阻尼较大,导致麦克风的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麦克风,可以降低阻尼,提高麦克风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麦克风,包括背极板,该背极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和由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厚度,自背极板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开设有若干具有高度的背板孔,所述高度由背板孔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的距离决定,所述背板孔包括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第一群组背板孔为贯穿背极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第二群组背板孔为自背极板的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开设的盲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群组背板孔的高度为背极板厚度的1/2。
优选的,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交错分布在背极板上。
优选的,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呈矩阵交错分布在背极板上。
优选的,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以同心圆的形式分布在背极板上,在同一个同心圆上,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间隔交错分布在背极板上。
优选的,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以同心圆的形式分布在背极板上,第一群组背板孔和第二群组背板孔交错分布在不同的同心圆上。
优选的,所述背板孔为圆形孔。
优选的,所述背板孔为矩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麦克风的背极板上开有盲孔,所以在保证基本不改变初始电容、背极板与振膜极板间电场强度、振膜所受电场力的情况下,有效地通过提高背极板与振膜之间地空气层的容积达到了降低阻尼的效果,提高了麦克风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麦克风(未图示),包括背极板1,该背极板1具有第一表面(未图示)、与第一表面平行的第二表面(未图示)和由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厚度(未图示),自背极板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开设有若干具有高度的背板孔,背板孔包括第一群组背板孔11和第二群组背板孔12,第一群组背板孔11是贯穿背极板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第二群组背板孔12是自背极板1的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开设的盲孔。第一群组背板孔11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群组背板孔12也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群组背板孔12即盲孔的高度为背极板1厚度的1/2。可参见图2,由于第一群组的背板孔11是贯穿背极板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通孔,所以第一群组背板孔11的高度即为背极板1的厚度,第二群组背板孔12的高度是背极板1厚度的一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一群组背板孔11和第二群组背板孔12呈矩阵交错的分布在背极板1上,可参见图2。在同一行上,每两个第一群组背板孔即每两个通孔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群组背板孔即盲孔;每两个第二群组背板孔即每两个盲孔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群组背板孔即通孔,这种排列方式也适用于同一列的背板孔的排列。依此类推下去,背板孔在背极板上的分布就呈现处图2中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