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的数字化在线监测系统和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5423.1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广生;秦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广生;秦毅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K11/32;G01L1/00;G01R31/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数字化 在线 监测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的监测方法和相应监测装置,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属于电力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压电网基本上布置在人迹罕至的郊野地带,长期存在着杆塔基础冲刷、塔体倾斜、导线振动、舞动等事故隐患,鸟害、山火、走廊内树木、覆冰等环境类隐患,以及绝缘子绝缘水平降低、污闪、偷盗等隐患。输电网迫切需要准确有效的预测事故隐患,大幅度减少破坏性事故发生的次数、频度和概率,降低电网维护修理的人力、物力、时间和劳动条件,保证长期可靠的安全运行;为了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利用、改造甚至需要本实用新型、研制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同时构筑一个变电站与铁塔、铁塔与铁塔之间的传感器网络。
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电力行业标准DL/T 626-2005《劣化盘形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在第五章运行绝缘子的巡检5.2检测方法、要求、判断准则中规定:必须2年进行一次人工在线运行的火花间隙检测。实际工作中,拿500kV的线路,双回路,单支绝缘子30片,一座铁塔必须做30*6*3*2=1080次火花间隙检测,也就是说一个带电作业班工人一天也测不完一座铁塔。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网发展战略报告》,截至2002年,35kV-500kV线路85.78万公里,10kV-35kV线路331万公里。工作量大,供电系统无法按规程要求定期实施检测。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人工测试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输电线路的监测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上述监测方法的监测装置。
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输电线路的监测方法,其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输电线路的监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依次有如下步骤:
(1)每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装置通电后,启动建立自组织网络,包括每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装置建立至异构网络的网关的路由,以及异构网络的网关建立至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装置的路由表。
(2)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装置,通过其建立至异构网络的路由,将监测装置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传输至异构网络的网关。
(3)主站系统通过异构网络的网关至每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装置的路由,发出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信号给每个或指定的监测装置。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输电线路的监测方法来说,其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自组织网络,由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监测装置形成自组织、自路由、自恢复、自愈合的无线多跳网络,监测装置具有路由功能,监测装置能够和相邻的任何监测装置相互通信,由此通过无线连接构成任意的网络拓扑,实现监测装置和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这种网络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与光纤、蜂窝无线网络连接,在后一种情况中无线传感网络通常以接入网络形式接入现有网络。
所述异构网络,包括光纤、电缆、PSTN有线网络,以及GSM/CDMA/3G/WiMax无线蜂窝网络。
所述主站系统是指安装在运行监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具备专家分析系统。
所述传感信息,包括泄露电流(里程0.01-100mA精度10uA)、脉冲频次(50-20000Hz)、温度(量程-50C-100C灵敏度0.5C)、湿度(量程1%-100%灵敏度+/-2%)、风速(量程:0-100m/s精度:±0.4+(0.05×实际风速)m/s;风向测量范围:0-360°精度:±5)、视频摄像信息、声音信息。
所述采集的传感信息包括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传感器所提供的、从不同侧面描述同一对象或环境的、彼此间又不相互重复的多个互补信息;一组传感器(或一个传感器多次观测)获得的关于同一环境特征的冗余信息。互补信息和冗余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处理,成功防止错误反应的发生。
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输电线路监测装置来说,其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广生;秦毅,未经胡广生;秦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5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