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装锂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3676.5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08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俞敏;赵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京伟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2/02;H01M2/04;H01M2/12;H01M2/36;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41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包装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装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装锂电池以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重量轻、优越的温度适应能力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大多采用软质铝塑膜外包装,其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包覆锂电池电芯的铝塑膜的开口采用热封焊进行密封,并且排出包装内的气体,从而达到密封软包装锂电池的目的,以防止锂电池内腐蚀性电解液的泄露、包装体内出现鼓胀等造成电池失效的现象。但是,在锂电池生产中均设置有电池化成的工序,即在锂电池出厂前,进行多次的充、放电过程,以激活电池的性能达到最优工作状态。这种激化式的充、放电过程会导致电解液释放出气体,从而使得锂电池的软包装内产生鼓胀,影响电池的性能,甚至造成电池失效。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包装体上预设一储气空间,在锂电池化成后,将原已密封的包装体的储气空间破口,排出其内部的气体,再剪裁掉储气空间的多余铝塑膜后再进行密封。这种两次封装过程,工艺过程复杂、造成铝塑膜材料的浪费,使锂电池生产成本提高。并且锂电池的正、负电极在引出软包装时,电极与软包装之间存在密封困难的问题,容易密封不好而出现泄露电解液、包装体内出现鼓胀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的软包装锂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装锂电池,包括电池本体、软包装袋、密封板,电池本体置于软包装袋内,密封板设置在软包装袋的袋口处,软包装袋通过与密封板周向密闭相接完成对电池本体的封装;其中,密封板内设置有贯穿其内外的正、负极耳,该正、负极耳位于密封板里侧一端分别与电池本体的正、负电极片相连接,位于密封板外侧一端作为电池电极引出端,密封板上还设置有工艺孔,该工艺孔在电池完成化成后由密封胶或密封塞封闭。
进一步,所述正、负极耳与所述正、负电极片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或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池本体和密封板均为矩形板状结构,在密封板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利于与所述软包装袋密封的流线型粘合端部。
进一步,所述电池本体和密封板均为柱状结构,所述密封板的周向设置为利于与所述软包装袋密封的平滑过渡结构。
进一步,所述电池本体和密封板均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两个凹槽,该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正、负极耳与正、负电极片固定连接的焊接点或螺栓。
进一步,所述软包装袋为铝塑膜材质。
进一步,所述密封板为PP、ABS、PE、PC、高分子类或尼龙材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包装锂电池的软包装袋的开口处设置密封板,并在密封板上设置排气通孔,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袋开口需要经过2次密封的问题,简化了软包装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件3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部件3的俯视图;
图6为矩形板状结构软包装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圆柱状结构软包装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京伟,未经赵京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尘脱硫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模块式钢筋混凝土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