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环保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1732.1 | 申请日: | 200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卢柏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柏钧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F24H1/28;F24H1/38;F24H1/4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200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锅炉 | ||
1、一种节能环保锅炉,是由:燃料储备室(2)、燃料室(3)、储水槽(4)、炉盖(5)、烟囱(8)、热量吸能室(9)、热水管(10)、取尘门(14)、燃烧质量调节孔(15)和炉排(16)组成,其特征在于:燃料储备室(2)的一侧设计有燃料投放门(1)、下端设计有炉排(16);在燃料储备室(2)的另外一侧设计带有炉盖(5)的燃烧室(3),在燃烧室(3)与燃料储备室(2)连接部分下侧安装有燃烧质量调节孔(15);在燃烧室(3)的里面安装有Z形储水槽(4),储水槽(4)与热水管(10)相通;在燃烧室(3)的另外一侧串联安装有两个热量吸能室(9),在两个热量吸能室(9)的里面采用品字型交错排列安装有热水管(10),在外侧热量吸能室(9)的上面安装有烟囱(8),在烟囱(8)的里面安装有烟囱调节门(7);其中,在燃料储备室(2)、燃料室(3)和热量吸能室(9)的周围及燃料储备室(2)与燃料室(3)之间、燃料室(3)与热量吸能室(9)之间和两个热量吸能室(9)之间均设计为储水层(11);在燃料室(3)和与之相邻的热量吸能室(9)之间的储水层(11)上部设计有热能交换口(18),两个热量吸能室(9)之间的储水层(11)下部设计有热能交换口(18)。
2、一种节能环保锅炉,是由:燃料室(3)、储水槽(4)、炉盖(5)、烟囱(8)、热量吸能室(9)、热水管(10)、取尘门(14)、燃烧质量调节孔(15)和炉排(1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3)的里面安装有Z形储水槽(4),储水槽(4)与热水管(10)相通,在热水管(10)下面安装有炉排(16),在燃烧室(3)下侧安装有燃烧质量调节孔(15);在热水管在燃烧室(3)的另外一侧串联安装有两个热量吸能室(9),在两个热量吸能室(9)的里面采用品字型交错排列安装有热水管(10),在外侧热量吸能室(9)的上面设计有烟囱(8),在烟囱(8)的里面安装有烟囱调节门(7);其中,燃料室(3)和两个热量吸能室(9)的周围及燃料室(3)与热量吸能室(9)之间和两个热量吸能室(9)之间均设计为储水层(11);在燃料室(3)和与之相邻的热量吸能室(9)之间的储水层(11)上部设计有热能交换口(18),两个热量吸能室(9)之间的储水层(11)下部设计有热能交换口(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在燃料室(3)和两个热量吸能室(9)下端均设计有粉尘收集仓(13),在粉尘收集仓(13)的上面设计有取尘门(14),在取尘门(14)的两侧安装有拦灰管(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炉排(16)设计为双层,可以交错移动,固定下层调节上层来调节燃烧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炉排(16)设计为双层可以交错移动,固定上层调节下层来调节燃烧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储水槽(4)为Z形,横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储水槽(4)为Z形,纵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与燃烧室(3)相临的热量吸能室(9)里面上部分几排的热水管(10)上面安装有刮灰板(6),在这些热水管(10)的外部套装有多角形的刮灰片(17)。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与燃烧室(3)相临的热量吸能室(9)里面上部分几排的热水管(10)上面安装有刮灰板(6),在这些热水管(10)的外部套装有尖角形的刮灰片(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节能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与燃烧室(3)相临的热量吸能室(9)里面上部分几排的热水管(10)上面安装有刮灰板(6),在这些热水管(10)的外部套装有圆形的刮灰片(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柏钧,未经卢柏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17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