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光Q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9500.2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22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余丽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丽卿 |
主分类号: | H01S3/115 | 分类号: | H01S3/115;G02F1/0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光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光Q开关。
技术背景
为了提高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必须设法控制光脉冲能量,使分散在数百个小尖峰序列的脉冲中辐射出来的能量集中在时间宽度极短的一个脉冲内释放,调Q技术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调Q技术有多种方式,如转镜调Q、电光调Q和声光调Q等。电光调Q是采用电光Q开关进行,电光Q开关是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实现Q突变的。晶体的电光效应是电光Q开关的主要过程,其本质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晶体的双折射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改变光的偏振态,与偏振片一起使用来达到控制光束目的。
现有技术中,电光Q开关在高功率、高重复频率下使用时,晶体发热较大,容易造成峰值功率降低;电光Q开关在高压条件和干燥地区使用,在开关器件上会产生静电不利于安全使用;电光Q开关电路通常使用电线连接对安装器件造成不便,且电路极易因外力造成断路;电光Q开关部件连接采用粘接剂,粘接剂挥发容易对晶体器件造成污染;电光Q开关无密封特殊气体保护,容易造成晶体潮解,使晶体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甚至报废;电光Q开关装配复杂,装配电光晶柱时容易受到破坏造成废品,整体器件抗冲击能力差;电光Q开关整体器件大,无合适定标支架可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光Q开关,该装置不仅有利于脉冲激光调Q,而且构造简单,不会产生热扩散及光折射损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筒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沿轴心线方向安装有电光晶柱,所述电光晶柱的径向两外侧面分别设有一个弹性极片,所述弹性极片的外侧端作用于筒状外壳的内壁,所述筒状外壳的两侧端设有与电光晶柱两端相对应的通光口,所述通光口分别设有一通光镜片,所述两个弹性极片分别与一个穿出筒形外壳的电源接线柱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合理,构造简单,无粘接剂挥发造成的污染,散热快,不易产生热扩散及光折射损耗,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其市场前景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光Q开关,包括筒状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沿轴心线方向安装有电光晶柱16,所述电光晶柱的径向两外侧面分别设有一个弹性极片5,所述弹性极片的外侧端作用于筒状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筒状外壳的两侧端设有与电光晶柱两端相对应的通光口,所述通光口上分别设有一通光镜片11,所述两个弹性极片分别与一个穿出筒形外壳的电源接线柱17相连接。由于电光晶柱的径向两外侧面分别设有一弹性极片,以使电光晶柱被夹在两弹性极片之间,当两弹性极片被压紧时,由于左右两侧受到的压紧力对称相等,因此可使电光晶柱处于筒状壳体的中部,即电光晶柱具有自定心的功能,能够自动实现对中。
上述的筒状外壳由上半壳体8和下半壳体13经第一螺钉组件15对接组成,所述筒状外壳的内腔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支撑电光晶柱的凸部,所述弹性极片位于凸部和电光晶柱的表面之间,所述弹性极片两端的定位弯部位于凸部的前后侧型腔4和6内。
上述的筒状壳体没有设接线柱的一侧对称设有一对平衡电极7,以利于筒状壳体受力均衡。上述的筒状壳体上设有两个充气孔14,所述充气孔与凸部的后侧型腔相连通,所述充气孔经第二螺钉组件旋紧密封,所述充气孔与第二螺钉组件之间设有密封圈。
上述的筒状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内衬套3,所述内衬套的首尾端呈圆环状,其圆环的轴心线与筒状外壳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内衬套的首尾端的圆环位于通光镜片内表面与电光晶柱的首尾端之间,以使筒形外壳与电光晶柱外周部之间形成密闭的内腔,所述密闭内腔内注满防潮气体。
上述的筒状外壳的两侧端还分别设有一压镜盖12,所述压镜盖的中部设有一通光孔10,所述压镜盖的内侧面压紧在通光镜片的外侧面上,所述压镜盖经第三螺钉组件锁紧在筒状外壳的两侧端。
上述的筒状外壳上还套设有一套筒2,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端盖1,所述端盖的中部设有一透光孔9,所述端盖经第四螺钉组件锁紧在筒状外壳的两侧端。
上述的接线柱与套筒接触的地方还设有第二密封圈18。
上述的电光晶柱为BBO晶柱。
当接线柱与电源连通时,电光晶柱通电,此时激光从筒状壳体一侧端的通光口射入,经过电光晶柱,并从筒状壳体的另一端的通光口射出。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使晶体的双折射性质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改变光的偏振态,与偏振片一起使用来达到控制光束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造简单,无粘接剂挥发造成的污染,自我散热快,不易产生热扩散及光折射损耗作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其市场前景可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丽卿,未经余丽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