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筒形凝汽器的卵形管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2616.3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23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宇;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协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6 | 分类号: | F28B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申忠才 |
地址: | 710119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凝汽器 卵形 管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站凝汽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凝汽器冷却管的管束布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圆形壳体凝汽器基本上都采用一种来自前苏联的蛇形带状管束,属于汽流向侧式凝汽器。这种管束模块主要包括主凝结区、空冷区和侧向抽气口,主凝结区由蛇形带状管束组成。蛇形带状管束的特点是,整个管束布置成连续的蛇形带状,有明显的进汽通道和排汽通道,每一股气流从进汽通道分别穿过管束条带后基本上完成了凝结,剩余的汽气混合物沿着排汽通道流向空冷区。表现在换热性能方面,这种管束布置由于主凝结区的管束较薄和设置有进汽通道,因而壳侧的汽阻很小,所以它是很好的管束。这种蛇形带状管束的主要缺点是管束进汽通道较多,导致管板的填充系数较低,在给定凝汽器管束热负荷下,需要较大的管束尺寸和相应壳体空间,从而凝汽器尺寸较大。蛇形带状管束的另一个缺点是由于管束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空气积聚区,导致汽阻大,传热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蛇形带状凝汽器管束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管束容积率大、空气积聚区小、热转换率高的圆筒形凝汽器的卵形管束。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管板上加工有管孔,每个管孔内设置有一根冷凝管,冷凝管平行排列构成主凝结区管束、空冷区管束,空冷区管束与主凝结区管束之间的通道管板上设置有挡汽板,管板上还设置有抽气管。本实用新型的主凝结区管束为卵形管束。
本实用新型的主凝结区管束为:顶部和底部冷凝管排列成外轮廓为直线,水平中心线上右侧冷凝管排列成与顶部外轮廓直线相交的外轮廓是半径r1为0.6~0.8管板半径R的圆弧线、上左侧冷凝管排列成与顶部外轮廓直线相交的外轮廓是半径r2为0.7~0.9管板半径R的圆弧线,水平中心线下右侧冷凝管排列成外轮廓是半径r3为0.6~0.7管板半径R的圆弧线、下左侧冷凝管排列成外轮廓是与垂直中心线夹角为10°~30°的直线,水平中心线下左侧下端和水平中心线下右侧下端冷凝管排列成与底部冷凝管直线连接的外轮廓是半径r4为0.25~0.45管板半径R的圆弧线,垂直中心线右侧冷凝管排列成外轮廓是宽度为1个管距、长度为3~12个管距且与水平中心线正向成60°夹角的6~10个空间a,垂直中心线左侧冷凝管排列成外轮廓是宽度为1个管距、长度为3~12个管距且与水平中心线反向成60°夹角的6~10个空间a,中心冷凝管排列成多边形空间,在该多边形空间内由冷凝管排列成多边形空冷区管束,垂直中心线冷凝管排列成宽度为1~2个管距封闭的泛气通道b。
本实用新型的主凝结区管束和空冷区管束的一层冷凝管与上下相邻一层冷凝管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主凝结区管束和空冷区管束的一层冷凝管中的一个冷凝管与相邻上层冷凝管或下层冷凝管中相邻两个冷凝管排列成正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主凝结区管束的宽度与高度的比为1∶2~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蛇形带状凝汽器管束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管束容积率大、空气积聚区小、热转换率高等优点,可作为发电站凝汽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主凝结区管束3和空冷区管束6的冷凝管2排列次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2中,本实施例的圆筒形凝汽器的卵形管束由管板1、冷凝管2、主凝结区管束3、抽气管4、挡汽板5、空冷区管束6联接构成。
在管板1上加工有管孔,每个管孔内安装有一根冷凝管2,冷凝管2的前后两端与管板1膨焊联接,冷凝管2前后方向平行地排列构成主凝结区管束3、空冷区管束6。
本实施例的主凝结区管束3在管板1上冷凝管2平行排列成卵形,这种外形结构的主凝结区管束3,适用于圆筒形凝汽器。
卵形结构的主凝结区管束3的顶部冷凝管2排列成外轮廓是水平直线,水平中心线上右侧冷凝管2排列成外轮廓是半径r1为0.7管板半径R的圆弧线、上左侧冷凝管2排列成外轮廓是半径r2为0.8管板半径R的圆弧线,上右侧冷凝管2外轮廓圆弧线和上左侧冷凝管2外轮廓圆弧线的上端与顶部冷凝管2外轮廓水平直线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协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协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布复合机的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组合式锅炉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