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保持架装配机的铆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6948.0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蒋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双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38 | 分类号: | F16C33/38;F16C43/04;B21J15/1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0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保持 装配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装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保持架装配机的铆合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轴承加工行业,为将钢球铆合在保持架内,通常通过铆合铆钉吧轴承中的上、下保持架铆合在一起,使上下保持架能够保持住轴承的钢球位置。但目前的铆合装置存在下述问题:当搬运铆合前的轴承到铆合下模时,如果在位置不准确的情况下进行铆合动作,将会导致压坏轴承或损坏铆合模;在铆合上模和铆合下模将上下保持架完全铆合于一体后,由于铆合过程中瞬间的冲击,当铆合上模向上运动时铆合好的轴承有可能会跟随铆合上模向上运动,轴承脱离正常工位,导致搬运装置无法将脱离正常工位的轴承搬走,从而影响整条装配线的正常运行。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保持架装配机的铆合装置,其能有效降低铆合的废品率,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铆合上模、铆合下模,所述铆合下模安装于下模台座,所述铆合上模、铆合下模围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凹部上方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的顶部压装有弹簧。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铆合下模与所述上模结合处的外缘设置接近开关座,所述接近开关座内设置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有两个;所述两个接近开关呈对称布置于铆合下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顶针和弹簧的设置可以,可以将铆合好的轴承向下推压,这样铆合好的轴承不会跟随向上运动的铆合上模一起运动,顺利脱离铆合上模,这样既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又保证了工作效率,而铆合模不会因工件的掉落而损坏;而接近开关的设置可以监测到下模中是否有轴承,从而确定是否进行铆合,更进一步保证了铆合模的使用寿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铆合上模7的剖视图;
图3为铆合下模5的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铆合上模7、铆合下模5,铆合下模5安装于下模台座2,铆合上模7、铆合下模5围成模腔,模腔的凹部13上方设置有空腔14,空腔14内设置有顶针6,顶针6的顶部压装有弹簧8。铆合下模5与上模7结合处的外缘设置接近开关座3,接近开关座3内设置接近开关4;接近开关4有两个;两个接近开关4呈对称布置于铆合下模5。1为台板、9为上模安装板、10为上压板、11为轴承、12为凹槽。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工作时,当搬运装置从上一工位搬送铆合前轴承11到铆合下模5时,如果轴承11搬送到错误位置时,两个接近开关4没有同时感应到轴承11在铆合下模5之下,就不进行下一个铆合工作,这样就不会压坏铆合模,如果轴承11正确送到铆合下模5时,两个接近开关4同时感应到轴承11的存在,开始铆合时,铆合上模7受到向下的驱动力向下运动,接触到铆钉时,向下的驱动力增大压力至指定值,将上下保持架完全铆合于一体,同时顶针6被上保持架球兜处挤压向上运动,完成铆合动作。随即撤销增加的压力,铆合上模7向上运动,还原到初始位置,同时顶针6受到弹簧8的作用力挤压保持架球兜,将铆合好的轴承11向下推压,这样铆合好的轴承11不会跟随向上运动的铆合上模7一起运动,顺利脱离铆合上模7。整个铆合过程就这样完成。铆合好的轴承11通过搬送架进入下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双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双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69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湿、吸潮的床垫
- 下一篇:一种适用叶丝加料工艺的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