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悬挑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1201.X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温锦明;周玉宝;刘俊;刘钢;应兆兵;马恒晞;周耀旭;詹振;孙武;江厚锚;洪秀平;周静;戴厚祥;季建国;强恩宝;汪凡;黄智童;甄伟;徐朗;徐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4 | 分类号: | E04G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29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用悬挑梁 搁置 脱式锚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辅助工具,尤其是用于外墙脚手架、槽钢、工字钢等作业器具与墙面主体相连的锚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用悬挑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采取悬挑的方式搭设外脚手架,每6~8个楼层为一个悬挑层,所设置的与楼板相连的悬挑梁,分散承担载荷,必须保证脚手架的安全。目前外脚手架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连接通常是在混凝土板中予埋一组(一般为二个)粗直径钢筋,使粗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后作为锚固点,再使需搭设的脚手架的悬挑梁,工字钢、槽钢的一端插入一组予埋的倒U粗钢筋中,在施工结束后,这些固定在混凝土中的粗钢筋由于无法取出,因此必须采用切割的方法将其割掉,便于后续的楼面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种施工方法不仅浪费大量了钢材,而且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和作业的难度,有时,遗留的钢筋还会给用户的装修造成难题。此外,由于预埋的粗钢筋必须使用耐弯强度好的圆钢,而施工现场大量使用的是螺纹钢和小尺寸的细钢筋,因此必须单独采购,单独保管,这又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对此,建筑企业长期以来没有好的办法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外脚手架搭设中需予埋粗钢筋而造成材料浪费、施工量增加的问题,设计一种既对替代钢筋起到锚固作用,又能重复使用且脱卸方便、可降低建筑成本的建筑用悬挑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建筑用悬挑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其特征是它由予埋固定在混凝土主体结构6中的两个予埋管1、两个螺栓2、一个垫板3和二个紧固螺帽4组成,螺栓2穿装在予埋管1中,所述的每个螺栓2穿过混凝土主体结构6的下端连接有承力防脱板7,该承力防脱板7的面积至少为所述予埋管1截面积的4倍,每个螺栓2的位于混凝土主体结构6的一端穿过垫板3并安装有紧固螺帽4,悬挑梁5定位在所述的垫板3和混凝土主体结构6的上表面之间。
所述的垫板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宽度与螺栓2外径相配的长条形调距槽10。
所述的承力防脱板7与螺栓2的下端通过焊接相连或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建筑用悬挑梁搁置端自脱式锚具,其特征是它由予埋固定在混凝土主体结构6中的两个予埋管1、两个螺栓2、一个垫板3、二个紧固螺帽4和一块下垫板8组成,螺栓2穿装在予埋管1中,垫板3和下垫板8分别位于混凝土主体结构6的上下两面,悬挑梁5定位在垫板3与混凝土主体结构6的上表面之间,螺栓2穿过下垫板3的下端上安装有承力防脱板或防脱螺帽9,紧定螺帽4安装在螺栓2穿过垫板3的一端上。
所述的垫板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宽度与螺栓2外径相配的长条形调距槽10。
所述的下垫板8上设有一个或二个宽度与螺栓2外径相配的长条形调距槽11。
所述的承力防脱板或防脱螺帽9与螺栓2的下端通过焊接相连或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简便,便于管理。
本实用新型可反复周转使用,可节约大量的粗钢筋,节约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快,位置准确,用途广泛的优点,它可与多种悬挑梁进行组合锚固。
本实用新型既能固定高层悬挑式脚手架,还以能用于固定电动提升式脚手架及各种外脚手架、钢平台等,使之与楼面实现牢固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承力防脱板既可以与螺栓一起在楼板预制时即固定在楼板上(此时,楼板的下表面为齐平状态,在楼板与承力防脱板之间最好加涂脱模剂,当锚具取下后还需进行水泥补孔),也可在楼板浇注完成后再根据需要进行安装,此是承力防脱板会凸出在楼板的下表面,但无需进行补孔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2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