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料样挤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930.2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2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民;黄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2 | 分类号: | G01N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607浙江省建德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纳米粉体的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料样挤出装置等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目前纳米钙生产企业对纳米粉体产品的挤出性指标无检测方法,一些企业则用粘度指标进行控制。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粘度检测装置(授权公开号:CN 2210391Y),其包括水槽、毛细管粘度计、光电检测装置、温控装置、平稳吸引装置以及可调安装机构;在光电检测装置中,对反应粘度值的液面信号,采用光电耦合组件检测、光缆传导、微机按程序自动控制、测时、运算,数码显示,打印等现有技术,水槽内设置隔,通过隔板将水槽分隔为制备槽和工作槽;于制备槽内设温控装置,并籍致冷机构进水管穿过隔板,沟通制备槽和工作槽;于工作槽内设置的多支毛细管粘度计上,每支均安装有光电检铡装置;连接到各个检测点的每支毛细管粘度计,其一端藉管子与平稳吸引装置相通连;藉可调安装机构将毛细管粘度计与光电检测装置组合一起,该可调安装机构包含有立杆、底板、钢丝金鱼卡、光纤固定板、立杆直立固定于底板之上,并在立杆上串套有调整垫片及调整套管;底板上设有可调支撑件;温控装置包含致冷机构、控温机构及水循环系统,通过固定螺钉、支撑架,把致冷机构安装在盖板上,致冷机构包含冷却水串通管、空腹散热板、空腹受冷板及半导体致冷器;控温机构包含温度计电加热器、辅助降温管;水循环系统包含泵及致冷机构进水管及致冷机构出水管;平稳吸引装置除包含有贮气罐、溢流管外,还设有手动调整阀及液面计,并分别接有进水的、排水的、溢流的、接大气的电磁阀;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检测器及可调安装机构,光电检测器设在可调安装机构的上部,其由光缆、光电耦合组件及安装固定件组成,藉外罩固定螺丝及安装紧固螺丝与外罩互相安装固定,藉紧固螺母固定于立杆上端。但这种设备多为进口,结构较为复杂,并且运行费用高,投入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样挤出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检测设备只能检测料样的粘度,并且多为进口,结构较为复杂,运行费用高,投入较大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料样挤出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连接有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压器连接有可挤压料样的气缸,气缸另一端设有可盛放料样的料杯,料杯置于挤出支架上。空气压缩机为气泵,稳压器为减压阀。空气压缩机可推动气缸内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挤压料杯中的料样,挤出的料样即可以检测纳米粉末的挤出指标。
作为优选,所述的稳压器连接有电子控制阀,电子控制阀由控制开关控制,电子控制阀连接气缸。控制开关处可以设定挤出时间,从而控制气缸的工作时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对产品挤出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能正确的指导生产,且操作简单,设备大部分为自制,投入小,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料样挤出装置,如图1,有一个空气压缩机1,空气压缩机为气泵,其连接有稳压器2,稳压器2为减压阀。减压阀连接有电子控制阀3,电子控制阀通过电路由控制开关4控制。电子控制阀3连接有可挤压料样的气缸5,气缸5的底端设有可盛放料样的料杯6,料杯6置于挤出支架7上。
使用时,将待检测的料样装满整个料杯6,料样与杯口齐平。将料杯6装在挤出支架7上。在稳压器2上调整压力为2KG,在控制开关4上调整时间为1分钟。开动气泵,气缸5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从而将料杯6中的料样挤出。气缸5停止工作后,可将料杯6取出,被挤出的料样经称重即可作为挤出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显示屏的新型结构
- 下一篇:窗口切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