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出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701.0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1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0 | 分类号: | B29C70/50;B29C47/16;B29L2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9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出模头,具体讲是一种增强型塑料带的挤出模头。
背景技术
挤塑又称挤出成型,是使用挤出机将加热的塑料熔体连续通过挤出模头(挤出模具),挤出所需形状的塑料制品的方法。现有技术的挤出模头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其加工过程一般为将由PE(聚乙烯)或者PVC(聚氯乙烯)塑料颗粒加热融化成的塑料熔体,压入挤出磨头的进料口并通过挤出模头的出料口的狭长缝隙挤出,并立刻进入冷却液中冷却成形。
但现有技术的挤出模头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该挤出模头没有在塑料带中加入增强纤维的装置,所以只能挤出普通的塑料带制品,而普通的塑料带制品存在抗拉强度差、易断裂的缺陷,故限制了塑料带的使用范围。又由于每个挤出模头出料口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生产不同规格的塑料带制品时需整体更换不同的挤出模头,因此大量增加了模头的数量,模头材料浪费很大,生产成本很高,同时延长了生产准备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出的塑料带制品的抗拉强度高且产品质量好的挤出模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挤出模头,它包括模头体和设于模头体上的电加热元件及温控元件,它还包括设于模头体上的纤维丝排布定位通道、塑料熔体流道和产品出口通道;所述的纤维丝排布定位通道指沿模头体的横向贯通且沿模头体的纵向呈直线并排排列的若干个圆孔;所述的塑料熔体流道的首端为进料口、前段沿模头体的纵向延伸、后段沿模头体的横向延伸,所述的塑料熔体流道的末端与产品出口通道的首端及纤维丝排布定位通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的产品出口通道向模头体的横向延伸且其末端贯通模头体后侧部外,所述的若干个圆孔的轴线的延长线与产品出口通道的水平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产品出口通道的高度尺寸明显大于圆孔的直径,并产品出口通道在模头体的纵向上的尺寸明显大于若干个圆孔呈直线并排排列在在模头体的纵向上的尺寸。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挤出模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该挤出模头增加了在塑料带中加入增强纤维丝的装置,在挤出模头中能顺利地连续导入增强纤维丝如芳纶增强纤维丝,并使增强纤维丝完全被溶入到塑料带制品中,使产品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经该挤出模头挤出的增强型塑料带制品的抗拉强度高、产品质量好。经该挤出模头挤出的塑料带的使用范围也大为扩宽。
作为改进,所述的产品出口通道由可拆式安装在模头体的上、下模唇上的上、下模唇镶块之间的缝隙构成;所述的上、下模唇镶块为多对,其中每对上、下模唇镶块之间所形成的的缝隙尺寸均不同。这样,生产不同规格的塑料带制品时不需整体更换不同的挤出模头,而只需更换缝隙尺寸不同的上、下模唇镶块,就可以生产出厚度不同的增强型塑料带制品。因此,挤出模头结构及装配简单,更换成形部件快,生产准备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并大量地节约了制作挤出模头的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挤出模头挤出的增强型塑料带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挤出模头的基座轴向中部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2中的K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I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J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的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纤维丝定位通道,2、基座,3、上模唇,4、上模唇镶块,5、二合一汇集流道,6、下模唇镶块,7、下模唇,8、扩散流道,9、扩散流道内的减流块,10、电加热元件,11、连接法兰,12、过渡法兰,13、分流体,14、定位环,15、控温元件,16、吊环,17、堵头,18、输送流道,19、分配流道,20、主流道,21、定位销,22、产品出口通道,23、纤维丝,24、塑料带,25、增强型塑料带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