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推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21285.4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3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邬海根;郑刚;周军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B65F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002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中转站 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处理机构,尤其是将垃圾压缩脱水的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推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收集来的垃圾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删选,对垃圾进行各种处理,有些需要通过转运运到别的垃圾处理厂,为了方便转运,很多垃圾都要进行脱水然后进行压缩,再放到垃圾转运车上。比如一种公告号为CN2848776Y,名称为一种垃圾垂直压缩中转站设备的专利,该专利包括液压控制系统,压缩主机架,压缩主油缸,压头,提升油缸,由横推油缸和横推头构成的横推机构,平板车,两个垃圾模箱,所述压缩主机架顶部垂直向下设有提升油缸,提升油缸和压缩主油缸固定于类活塞装置,压缩主油缸下部与压头、压缩主油缸支架连接,压缩主油缸支架两侧上部设有活动钩;压缩主机架一侧设有横推机构活动架,平板车置于地坑底部的平板车轨道上,地坑底部、侧壁的支架上固定装有与平板车连接的平板车油缸,两个拉稀模箱水平放置在平板车上。该设备结构复杂,需要上下两个油缸,地面上的横推机构与地下的横推机构相互分开,两套机构显得比较冗余,造成整体的成本较高,而且使用时比较麻烦,在地坑内布置平板车及其运行轨道,工作比较复杂,而且直接采用油缸进行推动,需要的行程较大,这样提高了油缸的要求,需要较大行程的油缸,成本进一步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推板行程的要求造成整机长度过长的缺点,提供通过驱动油缸和放大形成机构相互作用可实现缩短长度的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推板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套油缸配合来实现整个工作过程,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整体的成本,还提高了操作的复杂程度的缺点,提供一种简化结构,方便操作的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推板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推板机构,包括设置在垃圾中转站地坑里的垃圾箱,垃圾推板机构设置在垃圾箱里,其中,垃圾推板机构包括行程放大机构,设置在行程放大机构前端的推板和产生动力的驱动装置,垃圾箱内壁设有与推板机构相配合的导向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和放大机构联合动作,可以将驱动装置的驱动油缸对推板的作用距离加大,这样可以增加推板的行程,从而缩小驱动装置的尺寸,减小了安装的空间。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油缸和压力油产生装置,驱动油缸通过铰链固定在垃圾箱靠近侧边的底部,驱动油缸固定在垃圾箱的中间位置,驱动油缸的自由端固定在推板的中部位置。
行程放大机构包括拉杆和导向三角架,所述的导向三角架一个角固定在推板上,第二个角与拉杆的一端固定,第三个角与驱动装置的驱动油缸固定,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垃圾箱底部。导向三角架在驱动油缸的驱动和拉杆的限制下能旋转,从而将本体从竖向状展开成水平状,扩大了推板的行程,这样可以使用较小行程的驱动油缸来实现需要的推板的行程。
拉杆底部铰链的固定位置在驱动油缸底部铰链固定位置的两侧,推板回缩到终点位置时,拉杆的两端分别在驱动油缸的两侧,拉杆所在的平面与驱动油缸所在的平面相互交叉。拉杆与油缸在初始状态为交叉结构,这样可以防止在油缸伸出的时候出现两者相互平行,造成导向三角架不旋转从而使推板停住。
推板回缩到终点位置时,所述的导向三角架与推板固定的角的位置最低,与驱动油缸固定的角在中间位置,与拉杆固定的角的位置最高。
拉杆的长度和导向三角架拉杆固定角到推板固定角之间的长度之和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的长度大于推板在垃圾箱内部的滑动行程。
垃圾箱为铁制的三个侧面和底面封闭,一个相对推板的侧面和顶面开口的槽形,垃圾箱可以从地坑里移出,地坑的四周设置有四根立柱,立柱与垃圾箱不干涉,立柱的上端通过支架设有压缩油缸,压缩油缸的端部固定有压头。为防止在倒垃圾的时候,垃圾进入到推板机构内,可以在垃圾箱的顶部设置一个封盖,盖住回缩时的推板机构,从而保护推板机构,垃圾箱的一个侧面开口,不封闭,可以使推板推动压成块的垃圾推出进入到垃圾转运车上,立柱用来支撑压缩油缸和压头,立柱为圆柱形,其上设置的支架的高度与压头运行的高度相适应,要让出垃圾箱从地坑里出来到垃圾转运车相对应的高度,防止相互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未经中汽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21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