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卤钨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7060.0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3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泰利电器照明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K1/32 | 分类号: | H01K1/32;H01K1/16;F21V7/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43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卤钨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尤其涉及一种卤钨灯。
背景技术
在白炽灯的充填惰性气体中加入微量卤素或卤化物而制成的电光源为卤钨灯。卤钨灯具有体积小、发光效率高、色温稳定、几乎无光衰、寿命长等优点。现有的卤钨灯主要包括灯泡壳体、设置在灯泡壳体内的灯丝、位于灯泡壳体下端且与灯泡壳体相固定连接的灯座、一端部与灯座相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外露的灯脚,所述的灯丝通过设置在灯座内的钼片与灯脚相电连接,灯泡壳体与灯座都是由耐高温和机械强度较高的石英玻璃制成,且灯泡壳体通常为圆柱形,卤钨灯是通过将其灯脚与供电电源相连接对灯丝加热实现照明,输入的电功率消耗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加热灯丝以呈可见光发出从而产生照明效应,另一部分以热量散出,还有一部分以红外光谱发出,传统结构的卤钨灯无法消除红外光谱产生所消耗的电能,因此使得该卤钨灯的节能效果不理想,还无法做到充分的安全、环保、节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显著的达到节能效果的卤钨灯。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节能卤钨灯,包括灯泡壳体、设置在灯泡壳体内的灯丝、位于所述的灯泡壳体下端且与灯泡壳体相固定连接的灯座、一端部与所述的灯座相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外露的灯脚,所述的灯丝通过设置在所述的灯座内的钼片与灯脚相电连接,所述的灯泡壳体呈球形,且在所述的灯泡壳体的外表面涂覆有用于反射红外线的膜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膜层分别由氧化钛材料和氧化硅材料交叉涂覆而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将灯泡壳体设计成球形,且在灯泡壳体外表面涂覆可反射红外线的膜层,这样在保证灯丝发出的可见光不受丝毫影响的情况下,使原以红外光谱发出的这一部分能量反射,且由于灯泡壳体的球形设计,使得反射光聚焦在灯泡壳体的中心,也就是灯丝所在的位置从而替代部分电能对灯丝进行加热,减少消耗的电功率,达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剖视图;
其中:1、灯泡壳体;2、灯丝;3、灯座;4、灯脚;5、钼片;6、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卤钨灯,包括灯泡壳体1、与灯泡壳体1固定连接且位于灯泡壳体1下端的灯座3,灯泡壳体1与灯座3均由耐高温及机械强度较高的石英玻璃制成,在灯泡壳体1内设置有灯丝2,其由钨丝绕成,灯丝2的两端部伸入灯座3中,在灯座3内固定设置两片钼片5,灯丝2分别通过钼片5与一端固定设置在灯座3内的灯脚4相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灯泡壳体1呈球形,在其外表面依次涂覆由氧化钛材料和氧化硅材料交叉涂覆形成的多层膜层6,膜层6具有让可见光无阻挡地透出而红外光线被反射的功能,灯丝2设置在灯泡壳体1的球心处,当该卤钨灯通电后,电能变成热能迅速对灯丝2进行加热,灯丝2加热后产生可见光通过灯泡壳体1透出,实现正常的照明,另一方面灯丝2产生的红外线到达膜层6后由膜层6反射回来,由于灯泡壳体1的球形设计,反射后的能量集中在灯泡壳体1的中心,从而对灯丝2进行加热,这样使得原以红外光谱发出的这一部分能量反射回灯丝替代部分电能加热灯丝,从而可减少输入至灯丝2中的电流,这样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达到了节能的功效,其可使得50W灯泡的光效从目前10LM/W提高至25LM/W,而且显色性保持原特性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泰利电器照明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泰利电器照明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7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