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2637.2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8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曹天文;孙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广汇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11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对工业和民用污水进行处理的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工业和民用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排泥装置有滤带滚筒式泥水分离机,卧螺式离心泥水分离机,板框压滤机等各种排泥设备。以上排泥设备普遍存在前期工艺设施准备条件苛刻、复杂等弊端。如滤带滚筒式泥水分离机,为达到最佳的排泥效果,需配备浓缩池、混合池等设施,对排泥前进入滤带滚筒式泥水分离机的泥水混合物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故存在所用附属设施占地面积大、建设费用高,附属设施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简化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是在排泥通道的输送段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接排泥滤板,接排泥滤板下方设有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若干组气动喷嘴,气动喷嘴与接排泥滤板之间具有一定的喷射角。
采用上述结构后,排泥通道的输送段接排泥滤板上的污泥在气动喷嘴的间歇式喷射气体的作用下,以步进运动的形式向前行进,在此运动过程中可强力推进浓缩,泥水分离更加彻底,使到达出口处的污泥达到排放标准。
所述排泥通道的输送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排泥通道的入口段为非对称通道,通道的一侧设有倾斜壁,另一侧为弧形壁,入口段经具有一定弯度的过渡段与输送段连通。
采用这种结构,使进入入口处的一部分污泥直接向下沉积进入到输送段的接排泥滤板上,另一部分污泥在下沉到入口段的倾斜壁后改变方向,形成滚动倒泥助推污泥沉降,有效防止污泥下沉过程中发生卡阻,保证了排泥通道的畅通。
所述的喷射角为10-70度。
所述的气动喷嘴为间歇式喷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将助推、浓缩、泥水分离、气动步进排泥等过程合为一体,排泥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可靠,在排泥过程中实现了浓缩、泥水分离,极大限度地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排泥装置的排泥通道是由相连通入口段1、过渡段2和输送段3构成,入口段为非对称通道,通道的一侧设有倾斜壁4,另一侧为弧形壁,通过倾斜壁的设置,可以使进入入口段的泥浆在行进中形成滚动倒泥的助推效果,有效防止泥浆的堵塞,保证泥浆顺利进入输送段。排泥通道的入口设有法兰12,排泥通道的出口设置在输送段的末端,其端口设有由驱动装置5控制开启、关闭的阀门6,其中驱动装置和阀门布置可根据工况要求采用任意方式。输送段通道末端向上倾斜设置在支架7上,也可以水平设置,其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接排泥滤板8,将通道分成上下两部分。在接排泥滤板下方的空间内设有等间距设置的3组气动喷嘴9。当然可不限于3组。气动喷嘴与接排泥滤板之间具有一定的喷射角,通常在10-70度之间,本实施例为45度。气动喷嘴与设置在通道外部的气源控制系统连通,气源控制系统以脉动方式步进动作,控制喷嘴间歇喷射气流。输送段通道的最低处设有由阀10控制的排水口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经过过滤沉淀等工序处理的污泥进入排泥装置的入口处,此时一部分污泥直接向下沉积进入到输送段的接排泥滤板上,另一部分污泥在下沉到入口段的倾斜壁后改变方向,形成滚动倒泥助推污泥进入输送段接排泥滤板上,有效防止污泥下沉过程发生卡阻,保证了排泥通道的畅通。在污泥落入接排泥滤板的初始阶段,输送段通道的出口阀门是关闭的,随着污泥的不断进入,阀门自动开启,并保持在此状态。接排泥滤板上的污泥在气动喷嘴的间歇式喷射气体的作用下,以步进运动的形式向前行进,在此运动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强力推进浓缩,使泥水分离更加彻底,最终使到达出口处的污泥达到排放标准。接排泥滤板下方的积水可通过排水口排出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广汇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广汇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2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活动房
- 下一篇:突扩跌坎型底流消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