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制玻璃的加热制程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5643.1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元;王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正元 |
主分类号: | C03B11/12 | 分类号: | C03B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加热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模制成形的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模制玻璃的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码相机等光学产品的市场迅速发展,对于成像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且手机相机对象素的要求也将提高至百万象素以上。若以一般塑料射出的光学镜片已无法达到这样的成像品质,因此必须使用玻璃镜片。特别是,对于非球面的小尺寸玻璃镜片,以传统抛光研磨的加工方式制造,不仅难度高且速度慢,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以模制的方式生产非球面的小尺寸玻璃镜片,已是未来必然发展的趋势,可大量生产品质均一且具有高精度的非球面镜片,符合业界的需求。
然而,在现有模制成形的制程当中,将玻璃粗胚放入于模具中,在高温、高压和无氧(保护气体或惰性气体)的条件下,一次性模压成形为所需的光学镜片。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对于成形后的尺寸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常见的作法是将模具与玻璃一起加热升温至玻璃的软化温度附近,再利用模具对玻璃粗胚加压。接下来,在保持压力的状态下,一边冷却模具,使其温度降至玻璃的转化温度之下。这种将模具与玻璃一起等温加热的方法称为等温加压法,其缺点是加热升温、冷却降温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生产速度很慢。也由于加热源先加热模具之后,再利用模具间接加热玻璃粗胚至软化温度,模具容易因高温磨耗而使寿命降低,并造成尺寸精度上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制玻璃的加热制程及其制程设备,可直接对玻璃粗胚加热,以减少热功率损耗并提高制程的效率。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制玻璃的加热制程。首先,提供至少一第一热源,用以对配置于一模具中的玻璃粗胚直接加热。提供一第二热源,用以对该模具直接加热。在以该第一热源升温的过程中,使该玻璃粗胚软化并以该模具加压。在以该模具加压的过程中,使该玻璃粗胚降温而成形为一光学元件。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制玻璃的制程设备,包括一模具、至少一第一热源、一第二热源以及一加压模块。该模具具有一上模仁以及一下模仁,用以放置玻璃粗胚于该上模仁与该下模仁之间。第一热源用以直接加热该玻璃粗胚,而第二热源用以加热该模具。加压模块在以该第一热源使该玻璃粗胚软化的过程中,对该模具加压而使该玻璃粗胚成形为一光学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热源以热对流或热辐射的方式加热,而第二热源以热传导的方式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玻璃粗胚对于第一热源的吸收率大于对于第二热源的吸收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以第一热源升温的过程包括以一热风枪或一红外线灯管对玻璃粗胚升温至软化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可借由一外套筒将模具置于其中,并留一通孔对准玻璃粗胚的位置,以使热风或热辐射经由通孔进入外套筒内。
本发明采用不同热传播方式的第一热源以及第二热源分别对玻璃粗胚及模具加热。由于玻璃粗胚对于热对流或热辐射具有较佳的吸收率,因此可避免传统玻璃粗胚通过模具间接加热的缺点,节省热功率的损耗,增加制程的效率及延长模具的寿命。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制玻璃的制程设备及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模制玻璃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玻璃粗胚
102:光学元件
110:模具
112:下模仁
114:上模仁
H1:第一热源
H2:第二热源
120:加压模块
130:外套筒
13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模制玻璃的制程设备及其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而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模制玻璃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正元,未经郑正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