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10366.9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旭升;苏震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以LED作为光源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高画质、体积小、低驱动电压、低消耗功率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现今的可携式信息产品,例如行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等。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可分为液晶面板(panel)以及背光(backlight)模块两个主要部分。其中背光模块提供一平面光,并使其均匀地照射在液晶面板上,从而产生均匀的影像。
背光模块可再分为光源以及导光板两个部分。公知背光模块的光源可使用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或是发光二极管(LED)。后者一般多用于行动通讯装置,或是个人信息装置等小型设备上,但由于发光二极管体积小以及消耗功率低,其应用愈来愈普及,目前市面上也已经出现利用LED作为背光源的液晶电视。
在公知LED背光模块的制作过程中,使用焊锡将LED焊接在软性电路板(FPC)之上。而在大量生产时,使用表面黏着技术(SMT),表面黏着技术一般会利用锡炉加热熔化焊锡,而锡炉的高温将不可避免地对LED造成损害,导致亮度下降,以及使用寿命减短。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块,其中采用一种简单、容易实施的方式将背光模块中的LED稳定地固定,并提供良好地电性接触。特别是,LED不会受到高温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中采用一种简单、容易实施的方式将背光模块中的LED稳定地固定,并提供良好的电性接触;特别是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中,采用金属弹片来取代公知的利用焊锡的固定方式,因此可避免公知技术中,高温锡炉所导致的不当影响。
在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导光板、发光元件以及导电元件。框架上具有第一容置部以及第二容置部,其中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之间形成有一开口,使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相通,且在第二容置部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沟槽。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容置部内,且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入光面朝向于开口。发光元件设置于第二容置部内,且发光元件具有一发光面,且发光面朝向于开口。导电元件嵌合在沟槽中,且导电元件具有一导电部,导电部与发光元件抵接以形成电性导通,并且该导电部为-金属弹片,以通过该金属弹片的弹力将该发光元件朝导光板的方向摊挤。
优选地,该开口的宽度小于该第二容置部的宽度。
优选地,该导光板具有一凸出部,该入光面位于该凸出部,且该凸出部伸入该开口,由此该入光面抵接该发光面。
优选地,该第二容置部具有一嵌合件,供嵌合该发光元件。
优选地,该发光单元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应该嵌合件。
优选地,该嵌合件设置在该第二容置部中与该开口相邻的一侧。
优选地,该开口的宽度约等于该第二容置部的宽度。
优选地,该发光元件具有一电极,该电极与该导电元件的导电部抵接,其中该电极设置在该发光元件与该发光面相对的一背面。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导光板、发光元件以及导电元件。框架上具有第一容置部以及第二容置部,其中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之间形成有一开口,使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相通,且在第二容置部与开口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沟槽。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容置部内,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且入光面朝向于开口。发光元件设置于第二容置部内,且发光元件具有一发光面,且发光面朝向于开口。导电元件具有导电部,导电部与发光元件中与发光面相邻的一底部抵接,并形成电性导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可以采用一种简单、容易实施的方式将背光模块中的LED稳定地固定,并提供良好的电性接触,且可避免LED受到高温的损害。
通过以下的较佳实施例的叙述并配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优点将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背光模块101的分解图;
图1B为本发明背光模块101的组合图;
图1C显示发光元件105的组合状况;
图2A为本发明背光模块201的分解图;
图2B为本发明背光模块201的组合图;
图2C显示发光元件205的组合状况;
图3显示发光元件305的组合状况;以及
图4为本发明背光模块401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背光模块101、201、401 导光板103、203、303、4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03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