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8793.3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助野干彦;小林义彰;石川美知昭;内田刚;白石雅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G03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树槐;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静电 显影 调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瓶。
背景技术
如今,静电潜像显影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 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干式调色剂进行显影。此时,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 了收纳干式调色剂的调色剂瓶或调色剂盒的调色剂容器,从该调色剂容器向 显影装置补充调色剂。
从而,作为调色剂容器,希望能防止保管、输送时调色剂的泄漏,并可 以容易地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与拆卸,而且在更换调色剂容器时可以抑制 调色剂的泄漏,不仅低成本,而且用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目前积极 对其进行开发研究(专利文献1和2)。
另一方面,特别是在数字图像形成中,要求形成优异的细线再现性、具 有高分辨率的调色剂图像,作为可以满足以上要求的调色剂,可以举出以聚 合调色剂为代表的化学调色剂,期待开发一种应用了聚合调色剂技术的超低 温定影调色剂(专利文献3和4)。
进而,当低温定影性调色剂投入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状态下经时保存 时,由于环境条件,使调色剂粒子之间或调色剂与调色剂容器之间发生粘结, 因此存在从调色剂容器排出口排出的调色剂供给量不稳定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63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00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250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234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瓶,其中含有调色剂,所述调色 剂具有高分辨率、且具有超低温定影性,同时流动性和耐粘连性也良好,且 在调色剂容器中的经时稳定性极其良好,而该调色剂瓶可以防止供给颗粒化 的调色剂,从而可以顺利地向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调色剂供给。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瓶,其是 在一端具有排出口,并且具有能与图像形成装置配合的旋转轴的圆筒状调色 剂容器中填充了具有如下特征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瓶,所述调色剂的特征在于 至少含有树脂、着色剂和外添加剂,其输送性指数为2.0~10.0mg/sec.,且荧 光X射线分析法测定的钛与硅的X射线强度比(Ti/Si)为1.0~3.0,其中,所述调 色剂容器,在容器内壁上具有突起的多个间断设置的调色剂输送部,所述调 色剂输送部可以随着该调色剂容器的旋转,将所述调色剂输送到所述排出口 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输送突起部的调色剂容器的一例的外观图。
图2是具有输送突起部的调色剂容器的另一例的外观图。
图3是具有输送突起部的调色剂容器的另一例的外观图。
图4是具有非本发明的输送突起部的调色剂容器的另一例的外观图。
图5是具有非本发明的输送突起部的调色剂容器的另一例的外观图。
图6是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形状的图。
图8是用来说明测定调色剂输送指数的送料器(parts feeder)结构的一 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适当地保证调色剂特性,通过合 理地选择用于调色剂的外添加剂、以及适当组合调色剂容器的形状,并且可 以解决现在的课题,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调色剂瓶,其中含有调色剂,该调色剂具有 高分辨率、且具有超低温定影性,同时流动性和耐粘连性良好,在调色剂容 器中的经时稳定性极其良好,且调色剂瓶可以防止供给颗粒化的调色剂的颗 粒,可以顺利进行向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供给。
近年来,对于高画质的要求越来越显著,为了与此相对应而使用小粒径、 粒径分布窄,且粒子形状均匀的调色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开发具有如下良好性能的调色剂时产生的问题而 作出的,所述性能包括:对应高画质的小粒径,并且具有低温定影性,在保 管调色剂时良好的耐粘连性以及带电性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8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