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噪声修整的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0999.8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宏;林俊年;庄志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20 | 分类号: | H03F3/20;H03F3/21;H03F1/26;H03F1/56;H03F3/45;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修整 功率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噪声修整的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参考图1,一般功率放大器,尤其是音频功率放大器,会采用负回授设计以得到一稳定增益,同时为了消除高频噪声,会串接一低通滤波器,该低通滤波器通常为一积分电路。如图1所示,回授电路110将差动模式输出信号对Vo1与Vo2转换为单端模式的回授信号Vsum_P。此回授信号Vsum_P与输入信号VI再经过积分器120以滤除噪声。
然而,自从放大器由真空管演进到晶体管以后,噪声干扰一直是音频功率放大器所遭遇最大的问题。噪声的主要来源有二,其一为电源哼音(Power Supply Hum)。这是由于输出功率放大级130会从电源供应端VDD抽取大电流,但是却无法对电源供应端VDD进行有效的滤波。所以当栅极信号触发,要求电源供应端VDD通过一纯净的大电流时,该大电流本身即含有噪声而非纯净,所以会将噪声通过回授电路110馈入整体电路。以上内容请参考Adel S.Sedra&Kenneth C.Smith所著Microelectronic Circuit第四版第八章第二节。因此普遍作法是于回授电路110中加上一滤波器以消除噪声。然而此类设计,如图1所示,仅依靠传统滤波器消除噪声,成效并不理想。
噪声来源之二则是射频干扰,当射频信号接近音频放大器时,共模拒斥比(common rejection ratio)相对较差的电路架构,便会将射频信号一并接收而成为音频放大器本身的噪声干扰,例如手机靠近喇叭时所产生的嗡嗡声,而传统音频放大器并未使用全差动式架构以提升共模拒斥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噪声修整的功率放大器,使放大器达到最大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本发明以delta-sigma电路串接二阶或以上积分电路,可提供更好的止带信号消除效果;取代传统音频放大器于回授电路中设置滤波器的作法。此外,还利用共模输入信号,取代传统单端输入信号,藉由全差动式架构提升共模拒斥比,增强电路抵抗射频干扰的能力。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噪声修整的功率放大器。该功率放大器包括差动模式积分器、积分暨调节单元以及开关单元。差动模式积分器用以接收差动模式输入信号以及差动模式输出信号,并进行积分操作,以产生差动模式第一信号。积分暨调节单元耦接至差动模式积分器,用以接收差动模式第一信号及差动模式输出信号并进行积分操作,并且将差动模式第一信号调节为单端模式的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输入至开关单元。开关单元的工作状态基于第二信号来决定,并输出差动模式输出信号以驱动负载。
本发明利用全差动模式设计,以共模输入信号,取代传统单端输入信号,提高共模拒斥比而消除共模噪声,增加电路抵抗射频干扰的能力。此外,差动模式积分器与积分暨调节单元皆包含一delta-sigma电路,两者串接形成一个二阶低通滤波电路,比传统负回授电路与滤波器的组合,提供更强的止带信号消除效果,以达到更高的滤波效果,可得一较佳的信号噪声比。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视需求串接更多积分电路,以构成三阶或以上滤波电路。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先前技术音频放大器的电路方块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绘示可噪声修整的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方块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绘示图2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图。
附图符号说明
110:回授电路
120:积分器
130:功率放大级
140:负载
210:差动模式积分器
220:积分暨调节单元
230:开关单元
240:负载
311:第一电阻
312:第二电阻
313:第三电阻
314:第四电阻
315:第一运算放大器
316:第一电容
317:第二电容
321:第一阻抗
322:第二阻抗
323:第三阻抗
324:第四阻抗
325:第二运算放大器
326:第五阻抗
327:第六阻抗
331:脉宽调制级
332:第一开关
333:第二开关
334:第三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压360°动态接头
- 下一篇:金属氧化法制备氧化钒薄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