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麦克风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8295.0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H04R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麦克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麦克风,尤其涉及一种微型麦克风。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移 动通信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能上网的便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 手提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图形输入卡或能够通过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 进行通信的其他设备。蜂窝网路的扩展和移动通信方面的技术进步使更 多消费者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对通信设备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集成在 移动通信设备中的音频元件的制造工艺、功耗、接收、制造和小型化方 面的改进。移动通信设备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对更小、更廉 价且性能更优的微型麦克风的需求。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的微型麦克风80包括外壳81、收容于外壳 81内的振膜组82、与振膜组82相连的垫片83、与垫片83项链的背极 座84、收容于背极座84的背极板85和连接环86以及盖接于外壳81 的电路板87。其中,背极座85由塑料材料整体成型。
封边时,由塑料材料整体成型的背极座85,只能采用打胶或增加 密封圈的方式与外壳81连接,才能确保微型麦克风80的密封。然而, 在微型麦克风80的制作过程中,又要增加打胶或加密封圈的工艺,势 必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微型麦克风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的微型麦克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型麦克风,其包括外壳、收容 于外壳内的振膜组、与振膜组相连的垫片、与垫片相连的背极座、收容 于背极座的背极板和连接环以及盖接于外壳的电路板,其中,背极座设 有第一支撑壁、与第一支撑壁连接的第二支撑壁及由第一支撑壁和第二 支撑壁共同围设成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壁的材料为塑料、第二支撑壁 由弹性材料构成,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通过注塑或浇注形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微型麦克风的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 壁通过注塑或浇注形成一体,第二支撑壁与外壳干涉配合,以达到密封 微型麦克风的目的。这样就不需采用打胶或密封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的微型麦克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微型麦克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微型麦克风的背极座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微型麦克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微型麦克风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2-图5所示,本发明微型麦克风100包括外壳1、收容于外 壳1内的振膜组2、与振膜组2相连的垫片3、与垫片项链的背极座5、收 容于背极座5的背极板4和连接环6以及盖接于外壳1的电路板7。
外壳1可以采用各种形状(例如杯状、矩形、D形形状或梯形形状), 其包括底壁11、自底壁11延伸的侧壁12以及由底壁11与侧壁12围设而成 的收容腔13,其中底壁11上开设有用以接受外部声源的第一入声孔14, 以使得能够将声波传送到振膜组2。该第一入声孔14可以通过任何适当 的方式(例如钻孔、冲孔或模制)形成。图2示出外壳1具有至少一层, 但是,外壳1可以由导电材料和非导电材料的多个交替层制成,或者可 以在非导电层内侧上施加导电涂层,使振膜组2能够电连接到电路板7 上。
虽然本实施方式中振膜组2的形状与外壳1的形状相对应,但在不同 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多种形状、尺寸不同的振膜组2。振膜组2具有第一 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振膜组2的第一表面22与外壳1的底壁11保持接 触,第二表面21与垫片3保持接触。振膜组2的第二面21涂覆有一层导电 材料(如铬)形成导电性有效部分,通常称为可动电极,该可动电极与 垫片3保持接触。
垫片3包括外环31以及由外环31围绕的中心孔32。该垫片3用于使振 膜组2与外壳1内的其他元件电隔离。垫片3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具有等 于振膜组2与背极板4之间间距的厚度。垫片3使得振膜组2能够朝向背极 板4变形。垫片3可以具有多种形状,而不必与外壳1形状相对应,并且 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垫片3为与外壳1相对应的圆 形形状。
背极板4呈平板状,其上设有驻极体(未图示)和第二入声孔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学生用尺
- 下一篇:一种倒V字颗粒镁铁水脱硫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