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001.3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 |
主分类号: | B23Q5/40 | 分类号: | B23Q5/40;B23Q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6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机床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机床直线进给装置一般是通过螺母与丝杆的配合,转动螺母可以使丝杆前进或后退,将转动转变为进给系统的直线移动,这种装置无论螺母与丝杆之间配合如何紧密,螺母与丝杆之间始终存在间隙,进给过程中容易产生前后振荡,无法满足高精密机床的精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机床直线进给装置存在的进给过程中容易产生前后振荡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消除进给过程中产生的前后振荡的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无间隙机床丝杆机构,包括丝杆、前支撑套、后支撑套、与丝杆配合并设在前、后支撑套之间的蜗轮螺母、外壳和设置在后支撑套后端部的端盖,前支撑套和后支撑套分别套装在丝杆上并用外壳连接,外壳设置有开口,使蜗轮螺母的蜗轮齿在开口处可以与蜗杆配合连接,其特征是在后支撑套内腔上设有固定在其上的前密封环,在丝杆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后密封环,前密封环、后密封环、丝杆外壁和后支撑套内壁形成密闭气室,在后支撑套上设有通向气室的空气通道。
本发明开始进给工作时,先通过后支撑套上的空气通道向气室通入高压空气,通过后密封环对丝杆产生向后推力,使丝杆与蜗轮螺母的配合螺纹在进给过程中始终是同一面接触,达到了消除由于存在反向间隙而产生的前后振荡,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丝杆8、前支撑套9、后支撑套6、与丝杆8配合并设在前支撑套9、后支撑套6之间的蜗轮螺母7、外壳10和设置在后支撑套6后端部的端盖1,前支撑套9和后支撑套6分别套装在丝杆8上并用外壳10连接,外壳10设置有开口,使蜗轮螺母7的蜗轮齿在开口处可以与蜗杆配合连接,在后支撑套6的内腔上设有固定在其上的前密封环5,在丝杆8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后密封环2,前密封环5、后密封环2、丝杆8的外壁和后支撑套6的内壁形成密闭气室4,在后支撑套6上设有通向气室4的空气通道3。
本发明开始进给工作时,先通过空气通道3向气室4通入高压空气,通过后密封环2对丝杆8产生向后推力,使丝杆8与蜗轮螺母7的配合螺纹在进给过程中始终是同一面接触,达到了消除由于存在反向间隙而产生的前后振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未经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