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合自粘贴载药膜的理疗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3124.0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周雪琴;刘东志;姚康德;赵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N1/30;A61N1/44;A61M37/00;A61K47/36;A61K31/7048;A61K36/00;A61P17/00;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敬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贴 载药膜 理疗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合自粘贴载药膜的理疗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理疗电极片技术。
背景技术
中药现代化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给药技术则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一项关键技术和一条有效途径。中药外治在中医药发展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应用涉及外科、骨科、皮科等疾病的治疗。传统的外治中药剂型以散剂、膏剂、糊剂等为主,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存在细胞内,因此药物成分复杂,各种成分含量较低,一般都存在着用药量大、起效较慢等缺点,难以满足临床要求。而且皮肤尤其是最外层由角质细胞胞浆、胞膜及细胞间隙脂质分子组成的具有高度有序排列结构的角质层,作为生物体防止外来物质进入体内的天然屏障,具有物质传递障碍性、敏感性等特点,限制了许多药物尤其是亲水性药物以及大分子药物例如阿魏酸、雌二醇、黄芩苷、胰岛素等的经皮吸收。
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缩短起效时间,可以将药物进行提取,运用药剂学方法包括应用经皮渗透促进剂、调整药物形态如过饱和等方式进行剂型改进。该方法相对简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经皮给药技术,常见的产品有贴剂和巴布剂。但是药剂学方法却受到了经皮渗透促进剂发展的限制,大部分药物起效较慢。目前临床应用的经皮渗透促进剂有氮酮、冰片等,它们要么存在着滞后效应,要么仅对某些药物的具有强经皮促渗性能。此外合成促进剂还由于不易降解代谢等原因导致其毒性太大,例如氮酮(国外商品名Azone)是当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透皮促进剂,却不易被机体吸收,角质层屏障功能在撤去氮酮后恢复很慢,当其用量高于6%易引起皮肤过敏、变态反应等。在中药剂型技术方面,传统的散剂、膏剂、糊剂等产品不仅使用不便,而且限于当前的材料与技术导致其存在皮肤刺激性大、易污染、粘贴性能较差等缺点;巴布剂经皮给药技术有望克服这些问题,是中药外用药研究的重点,却由于巴布剂基质技术及其原材料供应、药物的皮透性能与治疗效果、巴布剂生产设备等诸多原因,始终不能形成规模。
物理方法包括离子导入法、超声波导入法、电致孔法和驻极体等,是采用物理因子如电、光、波等诱导皮肤形成瞬时通道,起效快且对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增强显著,是现代经皮给药技术研究的重点,国际上许多公司已经针对西药开发出了E-trans、Micropore、Vyteris等透皮给药技术,并已经有不少产品进入了临床,但其针对的是西药的透皮给药,其中电极采用是离子导入治疗过程中不改变周围环境pH值的电极材料,例如银/氯化银电极和铂电极。此外,载西药自粘贴电极片与电治疗仪通常是一体化,因此价格昂贵。
关于中药方面,虽然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由于药味多成分复杂等原因,却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仅在台湾有不少公司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开发,然而由于存在现有外用导电粘胶载大量中药后就使得导电性能和/或粘贴性能大幅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尚未有好的产品。
在临床上,部分中医已经吸取了西医物理方法的优点,将西医的离子导入方法与中药相结合,用中药药包加电的方法来实施中药提速治疗。然而药包形式使药物不能与皮肤很好的接触,药物有效成分无法直接进入体内,在效果上不很显著。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如下一种复杂的操作来进行治疗:首先中药复方药物煎提出药水,并在病痛部位及其附近选定两块挨得很近的皮肤,再将吸满了药水的纱布或敷在清洁的指定皮肤上,然后在纱布上压上铅等金属电极板、最后通过加电方式实现中药药物的经皮给药治疗。这种治疗方案起效快、治疗效果确切已得到了肯定,但却存在中药浓度、质量等不可控因素,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采用的是金属如铅等电极,仅限局部肿胀较轻情况下使用,且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因此目前仅限于医院短期使用,也不被广大患者认可。此外,该方法中还存在最大一个缺点,即在电治疗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铅电极周围环境的pH值变化很大,这极大地影响酸碱度敏感的药物尤其是中药的稳定性,而且由此引起的离子对竞争传递将大大降低药物的经皮渗透性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管设备、获取网络设备配置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自行车座凳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