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合一智能数字通用型空调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8101.4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2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徐林;吕晓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3/38;H02H3/04;H02H7/08;H02H5/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国杰 |
地址: | 52824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一 智能 数字 通用型 空调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自身保护电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五合一智能数字通用型空调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行业中,三五匹以上机型因压机常常工作于高电压,大电流环境中,所以需对压机,甚至整机都要实现必要的保护功能。针对空调运行中需要对电源相序保护、压机过流保护和室外盘管温度检测,于是一种用纯硬件电路设计的三合一板(即可实现相序保护、过流保护和室外温度检测)的保护板便应用在空调中,虽然此板能实现这三种功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生产方面来讲,因过流互感器生产的不一致性,导致生产检测过流值时,需要频繁的调节分压电阻,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从售后运输来讲,因采用的是2.7W变压器,其重量及体积较大,常常导致PCB板断裂,至使售后成本增加;从开发设计来讲,因不能实现自诊断功能,所以电路某些元件一旦出现故障,要么不能实现保护,要么出现误动作,使空调不能正常的工作;其次三合一板和室内板之间的通信是采用2组继电器的开断来完成的,一路是化霜信号,没有到化霜点时继电器是闭合的,当达到化霜点时就断开;另一路继电器是判断过流相序保护的,当这两组信号一旦接反后,空调也会工作不正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五合一智能数字通用型空调保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五合一智能数字通用型空调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与单片机相连的电源电路、由温度采集及过流取样组成的化霜检测控制和过流保护电路、相序检测电路、通信电路、显示调试电路,各电路的具体连接如下:
(1)电源电路:由开关电源模块GR1B和稳压器IC2组成,其中,压敏和保险丝ZR,电容C1、C2和共模滤波器L1相连组成交流电压保护,二极管D1、D2、D3、D4及电解电容E5组成整流滤波;
(2)由温度采集及过流取样组成的化霜检测控制和过流保护电路:温度采集部分A由温度传感器RTP、电容C6、电阻R6、R5、C5组成,温度传感器RTP一端接5V,另一端接电阻R6,再串接电阻R5连接到单片机IC1;过流取样部分B由电流互感器CT1并联电阻R50、电容C9再经整流二极管D5、D6、D7、D8接电解电容E4、电容C10,最后经分压电路R14、R15后接到IC1;
(3)相序检测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IC4、IC5、IC6,温度传感器CN4的三个针分别接电源的三相,二极管D19、电阻R37和光电耦合器IC4串接,二极管D21、电阻R38和光电耦合器IC5串接,二极管D20、电阻R39和光电耦合器IC6串接,同时,光电耦合器IC4、IC5、IC6还分别与上拉电阻R36、R35、R34连接,再经上拉电阻R26、R27、R28串接到单片机IC1;
(4)通信电路:包括有光电耦合器IC6、IC7,由R31和D10串联组成半波整波电路,经稳压二极管ZD1和电解电容E6稳压滤波,为光电耦合器IC7、IC6提供电源。光电耦合器IC6、IC7分别和单片机IC1相连;
(5)显示调试电路:包括有发光二极管LED1、按键SW1、SW2、SW3,发光二极管LED1和单片机IC1串联组成数据发送电路,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和发光二极管LED1相连,控制发光二极管LED1的三个位开和关,电阻R1、R2、R3分别接三极管Q3、Q2、Q1的基极,另一端通过连接线插头CNE接保护器主板,CN1,和单片机IC1相连,按键SW1、SW2、SW3分别串接D1、D2、D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中格威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电机用转子
- 下一篇:一种含钒的无磁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