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效缓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2117.6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革;张丽莉;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效 玉米 专用 掺混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肥料技术,具体为长效缓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过量和不科学施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田生产力下降。在我 国人地矛盾极为突出、农田高强度利用的条件下问题更为严重。我国氮肥利用率 仅为30~45%,磷肥的当季利用率10~2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施肥 效益较低。因此,土壤和肥料氮磷的高效利用技术,目前是土壤肥料领域研究的 一个热点,是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 求。
掺混肥(BB肥)的生产是将各种原料机械掺混后包装或者散装,生产工艺 相对简单,生产过程中无工业三废的排放,生产投资相对较少,配方相对灵活。 因此,产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复合肥产品相比,生产同养分含量掺混肥产品 的成本可降低5~10%。农业试验已经表明,等养分含量、等形态的掺混肥,在 施肥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其肥效与复合(混)肥在肥效上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与粉肥料相比,使用颗粒肥料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主要原因是,颗粒 肥料在土壤中的溶解相对较慢,溶解后迁移转化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而使肥料中 的有效养分在土壤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供应作物吸收利用的效率增加。当前我国 多套大颗粒尿素装置相继投产,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年以上;颗粒磷肥产能已 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当前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三料过磷酸钙(TSP) 的产量超过1000万吨/年,今后仍将不断增加;青海省等钾肥厂颗粒钾肥产量已 超过30万吨/年,我国颗粒钾肥的市场占有份额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 掺混肥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原料基础。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掺混肥在我国的良好市 场前景,正在积极开展生产及经营业务。
由于掺混肥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而目前市售的 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一般是养分含量相对固定,在生产实践中,有些组份可能超 过作物需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有些组分可能剂量不够,而难以满足作物 生长的需求或高产高效的需求。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的测定结果,可以在一个相对 固定的区域或特定田块施用不同养分配比的掺混肥,从而达到配方施肥、计量施 肥、科学施肥的目的。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长效缓释氮肥,或是普通尿素配合使用脲 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等氮肥增效剂来提高肥料氮的肥效。此方法主要是通过生 物化学途径调节氮肥施入土壤后的转化过程,从而达到氮肥增效。还可以通过物 理包被法及整体分散法生产缓控释肥,但物理方法生产的长效肥料成本相对较高, 仅在观赏园艺等高值化植物生产中应用。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合成方法, 将肥料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到预先形成的聚合物上,通过构成 一种新型的组合物合成缓释肥,这种方法中养分的释放取决于聚合物键的性质、 立体化学结构、疏水性、降解度及交联程度。由于我国长效氮肥产销量相对很低, 因此,目前采用普通氮肥添加氮肥增效剂的方法是提高肥料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由于早春气温偏低,土 壤有效磷含量往往不是很低,但对玉米苗期的有效性不高,常常见到玉米苗期缺 磷的现象。土壤中的磷95%左右是固定态磷。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被土壤固定。 由于大量广泛使用磷肥,我国土壤中磷素水平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磷肥的成本 增加,但施肥效益降低。土壤磷素活化促释技术是提高肥料磷利用率,提高土壤 有效态磷含量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