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颈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801.0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G·马扎罗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皮纳塔尔研究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55 | 分类号: | A61F5/055;A42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意大利科斯***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颈部支架/颈部护具(neck brace),该颈部支架用于增加 头盔对佩戴者-尤其是体育运动中例如赛车中的骑手-的头部和颈部的保 护。
背景技术
目前,在例如赛车这样的体育运动中,要求参赛者必须佩戴头盔,以 便在发生事故时保护参赛者的头部。
为了确保对佩戴者的附加保护,已经提出使用由弹性材料-典型地, 硬胶泡沫-制成的颈圈,该颈圈放置在佩戴者的上体和头盔的底部之间(例 如参见US 6 058 517)。目的是在发生冲击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头盔可以在 其中移动的间隙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头部的运动。但是,这些颈圈具有固 定的形状并且由于缺少用户定制化使得佩戴不舒适。
其它的颈部支架延伸至佩戴者的胸部和背部,以使颈部支架的稳定性 最大化。
因此,US 6 494 854公开了一种颈圈,该颈圈由可围绕颈部紧固在一 起的两个刚性部件-前部件和后部件-制成。
WO 2005 051 252公开了一种具有颈圈元件和背部元件的颈部支架。 所述颈圈元件铰接地可拆卸成两个半件,这两个半件可以侧向打开以便允 许颈部插在它们之间,而背部元件固定在两个半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这种 类型的颈部支架的主要缺陷是:它们难以适合人体并且佩戴麻烦。此外, 这些支架限制性过大,不易与使用者可能必须穿着的保护性服装的其它部 件配合以共同参与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一些上述缺陷的颈部支架。
该目的通过下述颈部支架实现,该颈部支架具有:
-将围绕佩戴者的颈部设置的颈圈元件,和
-从所述颈圈元件延伸出来并将贴靠在佩戴者的背部上的后部元件,
所述颈部支架的特征在于,该颈部支架还包括用于将颈圈元件紧固到 后部元件上的可释放紧固装置,从而颈圈元件和后部元件也可以拆开。
优选地,可释放紧固装置包括单个动作可释放紧固元件,从而使用者 可以通过单个动作操作所述紧固元件,以便拆开颈圈元件和后部元件。这 增加了支架的穿着性能和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颈圈元件包括两个独立的半件,这两个半件通过可释放 紧固元件彼此连接。有利地,所述可释放紧固元件可以为单个动作可释放 紧固元件。这使得可以通过简单、容易的动作迅速地佩戴上支架。
优选地,所述可释放紧固元件安装成作为所述两个半件的枢轴,从而 所述两个半件能够围绕所述可释放紧固元件转动以便分开。这进一步使得 可以通过简单、容易的动作迅速地佩戴上支架。
优选地,所述可释放紧固元件是可转动销元件,该可转动销元件具有 能够锁定在相应的接纳座中的横向突出部(所述接纳座可以形成在颈圈元 件中或者后部元件中)。
作为变型,可转动销元件是能够与颈圈元件的半件安装成一体的独立 件,相应的接纳座形成于后部元件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半件可以具有 多边形凹部,独立销元件的头部可以以互补的方式接纳在该凹部中。这是 将可转动销元件和颈圈元件联接起来的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或者,可转动 销元件可以与颈圈元件的半件永久地形成一体。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发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颈部支架部件的分解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颈部支架的主要基本部件的进一步分解视图;
图3示出图1中的颈部支架组装后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带有后缀“a”和“b”的附图标记应当理解为颈部支架中相同 或者相应的部件。
首先参照图1,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指示的颈部支架具有颈圈元件12 和后部元件14,所述颈圈元件12在使用中围绕佩戴者的颈部延伸,所述 后部元件在使用中靠在佩戴者的背部。
颈圈元件12包括两个半圆形半件16、18,这两个半件通过闭合装置 例如可释放带扣(buckle)20在前面(即佩戴者的下颚处)连接。圆形半 件16、18在佩戴者的后颈部处通过可释放紧固装置彼此连接以及与后部元 件14连接,如下详细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皮纳塔尔研究公司,未经阿尔皮纳塔尔研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