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293.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1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卜雪奴;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模切机清废 固定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模切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模切机的工作原理是:印品经过机器模切、清废后再被传送到收纸台,后齐纸装置和左右侧齐纸装置连续拍纸(齐纸),使印品在前挡纸装置和后齐纸装置之间堆放整齐,便于送往后道工序继续加工。传统清废固定框只是靠螺栓连接,这种结构因安装误差及运动的冲击,造成清废固定框的刚性很差,从而影响清废精度。另外,传统清废固定框的四个支点是活动的导向轴,该结构的缺陷是容易造成卡阻现象,形成四个支点不等高,无法准确清废,而且伴有冲击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它能够提高清废框的刚性,保证清废的稳定及精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包括四个顶角通过导向轴组件固定在两侧墙板上且由一对横档和一对纵档围合而成的清废固定框,还包括安装在清废固定框四个顶角用于连接横档端部和纵档端部的靠山支座,该靠山支座的一侧面上开设一第一凹槽,而与该侧面垂直的端面上开设一第二凹槽,所述横档端部嵌装在靠山支座的第一凹槽中,而纵档端部嵌装在靠山支座的第二凹槽中,所述导向轴组件安装在靠山支座上。
上述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靠山支座的外侧面上还开设一第三凹槽。
上述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向轴组件包括一具有穿孔的导向轴座、一位于导向轴座下部的下支座、一穿过导向轴座的穿孔并与下支座连接的导向轴、一套装在导向轴上的压簧及一固定在导向轴上端的上支座,所述导向轴组件是通过导向轴座安装在靠山支座的第三凹槽中。
上述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向轴座的穿孔内还设有直线轴承。
上述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纵档上还连接一提升连杆。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即在清废固定框的四个顶角采用靠山支座连接,相比传统的清废固定框有以下几点好处:提高了清废固定框的整体刚度;提高了清废精度;减少了清废固定框的冲击;降低了因清废固定框的抖动带来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模切机清废固定框的连接结构,包括清废固定框1及四个分别连接在该清废固定框1的四个顶角上的导向轴组件2,该清废固定框1由一对纵档11和一对横档12围合而成,该清废固定框1的四个顶角各通过一靠山支座3连接,该靠山支座3连接在纵档11端部和横档12端部;纵档11上还连接一提升连杆4;导向轴组件2安装在靠山支座3上。
靠山支座3的外侧面上开设一第一凹槽31,而与该侧面垂直的内端面上开设一第二凹槽32,靠山支座1的外侧面凹槽31的下方还开设一第三凹槽33。清废固定框1的纵档11端部嵌装在靠山支座1的第一凹槽31中,而横档12端部嵌装在靠山支座3的第二凹槽32中。
导向轴组件2包括一具有穿孔的导向轴座22、一位于导向轴座22下部的下支座21、一穿过导向轴座22的穿孔并与下支座21连接的导向轴23、一套装在导向轴23上的压簧24及一固定在导向轴23上端的上支座25,导向轴座22的内腔还设有直线轴承220。导向轴组件2是通过导向轴座22嵌装在靠山支座3的第三凹槽33中的。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2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