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6529.0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61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湘;杨友强;郭永星;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0 | 分类号: | F04B15/00;F04B5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燕 |
地址: | 51804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类 危险 固体废物 输料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
【背景技术】
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经破碎工艺后并不是颗粒状,而只是长条状及长条型碎块状,很少有颗粒状的,并带较大碎块骨头,粘性较大,用现有的转子泵输送长条状及长条型碎块状混合物时效果不佳,易堵塞,损坏设备或者压力不足而达不到输料目的。现有的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采用的转子泵的形式,转子泵属容积式泵,又称胶体泵,它依靠两同步反向转动的转子(齿数为2~4)在旋转过程中于进口处产生吸力(真空度),从而吸入所要输送的物料。转子泵有较强的自吸能力,适用于输送混合料甚至含有固体颗粒的物料。但是,转子泵输送长条形状碎肉和碎骨时,由于转子在旋转时,容易被长条形肉类和长条状骨头卡住,从而需增加功率,且易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能够顺利输送动物类固体废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包括控制装置、驱动装置、活塞、活塞泵缸以及物料收容仓,所述控制装置耦合到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耦合到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活塞泵缸内,所述活塞泵缸与所述物料收容仓连通,所述物料收容仓还开设有物料吸入口和物料排出口,在所述物料吸入口、物料排出口与前、后级输料通路连通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吸入阀和排出阀,所述控制装置还分别耦合到所述吸入阀和排出阀。
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外缘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动力油缸和设置在所述动力油缸内的油缸推杆,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耦合到所述油缸推杆,所述油缸推杆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控制装置耦合到所述动力源,控制所述油缸推杆驱动活塞往复运动。
所述活塞与所述油缸推杆螺纹连接。
还包括减速电机,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减速电机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耦合到所述吸入阀和排出阀。
还包括底架,所述驱动装置、活塞、活塞泵缸和物料收容仓水平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所述物料吸入口开设在所述物料收容仓的上部。
所述吸入阀和排出阀分别具有单旋转叶片的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输料泵包括控制装置、驱动装置、活塞、活塞泵缸以及物料收容仓,活塞泵缸与具有物料吸入口和物料排出口的物料收容仓相通,活塞设置于活塞泵缸内,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同时,控制装置还配合活塞控制吸入阀和排出阀的开合,完成物料收容仓吸入、排放物料的工作循环。由于输料泵通过活塞式吸、推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活塞缸口径较大,进出动物长条型碎肉和碎骨的口径也较大,而且活塞是直线运动,没有影响和卡住条形碎肉和条型骨头的部件,运行流畅,由于碎肉中含部分油,反过来也起了活塞密封和润滑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高压、无卡滞现象地传输条形碎物,不会存在堵塞问题,非常适合输送混合料甚至含有固体碎块的物料如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
优选的方案中将物料吸入口开设在物料收容仓的上部,物料吸入时可同时利用负压和重力,吸入效果更好;吸入阀和排出阀采用单旋转叶片的阀体,打开时叶片与出入口呈垂直状态,由于是单叶片,旋转时不容易被条形碎肉和碎骨卡住,便于物料出入物料收容仓,而且避免了叶片过多占用空间,使物料被挤压而导致压力升高,因此轴承等部件受力也相应减少,不容易损坏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输料泵采用控制装置控制各部件协同运作,全程可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输料泵的俯视图(未示出减速电机部分);
图3为图1输料泵的俯视图(包含减速电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3,动物类危险固体废物输料泵呈卧式结构,包括控制装置(即控制箱1)、底架3、驱动装置、活塞5、活塞泵缸6以及物料收容仓7,控制箱1、驱动装置、活塞5、活塞泵缸6和物料收容仓7水平安装在底架3上,底架3用地脚螺栓安装在基础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