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柜式自动收折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8512.0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92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朝忠 |
主分类号: | A47C17/52 | 分类号: | A47C17/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收折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收折的床,具体指柜式自动收折床,本实用新型打开后作为床用,收折后以柜子的形式立在墙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有各种可收折的床,其目的是在不使用时能够收折起来,以减小对空间的占用,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沙发床,这种床收折后为沙发,打开后就是一张床。沙发床因其灵活、实用的特点,消费者颇为青睐,通常以家庭购买为主,以备客人来时所需。还有一种可收折的床是钢丝床,其结构比较简单,收折后没有其它用途,只是体积变小后便于收藏。随着人们工作选择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上班地点离家比较远,他们通常选择中午不回家,就在办公室内靠着座椅或沙发简单休息一下。对于现代人来说,良好的休息(主要指睡眠)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中午在办公室的休息跟回到家里的休息同样重要。但是现在还没有一款专门针对办公室休息用床,上面提到的两种收折床都只适合家庭使用,如果放于办公室,会对公司形象产生影响,更不可能将普通的床放于办公室。当然高层管理人员有专门属于自己的休息室,另当别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适合办公室使用的柜式自动收折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柜式自动收折床,包括床体,床体带有床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柜体,所述柜体正面中间开有与床体形状对应的供床体收折后进入的门腔,柜体内两侧设有对称的竖向螺杆,每侧的螺杆由具有前后关系的两螺杆组成,两侧靠后的螺杆通过电机带动同步转动,每侧靠前的螺杆通过传动齿轮由靠后的螺杆带动向相反方向转动,所述螺杆上设有升降螺母,靠前螺杆上的螺母与床头两侧活动连接,靠后螺杆上的螺母通过拉杆与床体左右两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床头设有靠背,所述靠背下端与床头活动连接,靠背上端设有穿销,穿销位于柜体后背设置的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升降。
所述床腿设于床尾,床腿上设有扭簧,床体背面设有床腿回位槽。
它还包括钢丝绳,钢丝绳位于床体下方,其一端连接在床腿上,另一端连接在柜体上,当床体收折时,床头通过压迫钢丝绳的方式克服扭簧的作用力而使床腿收折进入床腿回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收折后具有柜子的外形,不但不占用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与办公室内其它办公设备(特别是文件柜或者类似物)融为一体,协调一致。本收折床能快速打开、快速收折,通常打开或收折不超过30秒,且打开或收折只需要启动电机即可,不需要人付出多大的劳动,非常轻松。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实用性强,方便、安全,特别适合办公室休息用,当然,也可用于其它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收折后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柜式自动收折床,包括床体1、电机2、螺杆和柜体3。所述柜体3正面中间开有与床体1形状对应的供床体收折后进入的门腔,其余部位封闭。在柜体3内两侧设有对称的竖向螺杆,每侧的螺杆由具有前后关系的两螺杆组成,前面的螺杆为短螺杆4,后面的螺杆为长螺杆5。电机2位于柜体3内顶部,电机2通过减速器6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上同时设有两传动皮带7,该两传动皮带7分别与固定于左右两侧长螺杆5上端的链轮8连接,即左右两侧的长螺杆5通过电机2带动同步转动。每侧靠前的短螺杆4通过传动齿轮11由靠后的长螺杆5带动向相反方向转动。所有螺杆上均设有升降螺母9,靠前短螺杆上的螺母9与床头两侧活动连接,靠后长螺杆5上的螺母9通过拉杆10与床体左右两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收折过程为:
收折时,电机2正转,通过减速器6、皮带7及链轮8的传动使长螺杆5转动,长螺杆5的转动带动其上的螺母9上升,由于螺母9通过拉杆10与床体1左右两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因此床尾开始抬升。与此同时,通过传动齿轮11,长螺杆5带动前面的短螺杆4反向转动,短螺杆4上的螺母9开始下降,带动床头一起下降。在床尾抬升和床头下降的过程中,床体1实现收折通过柜体正面中间开设的门腔进入柜体3内。打开时,电机2反转,其工作过程正好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朝忠,未经朱朝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8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