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杆折叠吊伞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886.3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6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林;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3/00 | 分类号: | A45B23/00;A45B25/14;A45B25/00;F16M13/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伞,特别涉及一种直杆折叠吊伞。
背景技术:
传统直杆折叠吊伞的立杆底部固定于底座,斜杆内端活套于立杆,外端与伞架连接,斜拉杆内端与立杆顶部轴连,外端与斜杆中部轴连。立杆管壁开有数个插孔,斜杆通过插销结构定位于立杆;上述结构操作麻烦,定位点有限,使用很不方便。另外,控制伞架张合的卷绳器独立安装于立杆下部,伞绳需要穿入立杆内部,随着斜杆活动伞绳穿出立杆处需要上下移动,一般在立杆外壁开有供伞绳移动的长孔,而且伞绳经常卡死或断裂,可靠性差;上述吊伞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定位效果好、使用方便的一种直杆折叠吊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靠性好的一种直杆折叠吊伞。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立杆底端安装于底座,斜杆外端与伞架铰连,内端与立杆中部铰连,斜拉杆内端与立杆顶端轴连,外端与斜杆中部轴连,斜杆内端轴连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套于立杆,立杆轴向制有凹槽,排齿固装于凹槽内,定位机构内装有与排齿卡合的弹性卡块,卡块的一端通过钢丝与活动按扭连接。
定位机构由两壳体封装,卡块呈杠杆构造,其支轴装于壳体之间,支轴中部套有扭簧,卡块的一端可与排齿卡合,另一端通过钢丝与摇臂底端连接,摇臂的顶端与套有弹簧的按扭铰连。定位机构内装有多个与立杆外壁触碰的滚轮,固装两壳体的螺钉和螺母外侧分别塞有堵头和堵头,壳体设有扶手孔,按扭位于扶手孔上方。
控制伞架张合的卷绳器安装于两壳体内。卷绳器的绕绳轮固结有伞绳,扭簧套于摇手轴,扭簧两端头均与绕绳轮、摇手轴抵触,壳体制有容置扭簧的管壁,绕绳轮带动扭簧扭动时直径变大与管壁涨挤而使绕绳轮止动,摇手轴带动扭簧扭动时直径变小相对管壁转动而驱动绕绳轮。伞绳另一端穿入斜杆,并通过斜杆内的滑轮与伞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手握定位机构并按动按钮即可随意调节伞面的倾斜角,松手就能定位,达到最佳的遮阳效果,另一只手转动摇手柄,控制伞架的张合。上述采用特殊的定位机构,并将卷绳器安装于定位机构,不但吊伞的结构简化,组装简便,生产成本降低,外形更加美观,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装配图。
图3为图2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B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直杆折叠吊伞的立杆3底部固装于底座7,斜杆4的外端与伞架6铰连,内端轴连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套于立杆3中间,斜拉杆5外端与斜杆4中部轴连,内端与立杆3顶端轴连。图中A处为定位机构及卷绳器位置。
参照图2至图4,立杆3为异形管材,截面类似鸡蛋壳切面,小径一端制有轴向凹槽,排齿24固定于凹槽内,排齿24的齿头向上设置。定位机构由两壳体1、2通过螺钉12、螺母13固连,并将立杆3活动抱合。壳体内的卡块23呈杠杆构造,其支轴套有扭簧27并安装于两壳体1、2之间,扭簧27弹力作用使卡块23的底端与排齿24卡合,防止定位机构下移。卡块23的上端系有钢丝26,钢丝26的另一端与摇臂25的底端连接,摇臂25的上端与套有弹簧22的按扭21铰连。壳体内的左侧设有两个滚轮14,右侧也设有两个滚轮15,上述两侧滚轮14、15均与立杆3外壁触碰,提高定位机构沿立杆3滑动的灵活性。壳体的螺钉孔较大,螺钉12的钉头和螺母13均穿入螺钉孔,分别由堵头11和堵头16封口,定位机构外表更加美观,螺钉12、螺母13不易浸水生锈。壳体左侧制有扶手孔28,扶手孔28的上方为按钮21,手握扶手孔28,伸手大母指就可按动按扭21,此时在扶手孔28上下用力即可移动斜杆4,单手就可以操作,符合人体工程学。
定位机构的壳体1、2内还装有卷绳器,卷绳器的摇手轴33安装于两壳体1、2之间,摇手轴33的一端制有圆弧凸台,扭簧34套于该凸台,凸台卡于扭簧34两端头弧面。绕绳轮32活套于摇手轴33,绕绳轮32设有凸起,该凸起卡于扭簧34两端头的另一弧面。壳体2制有筒壁2.1,套有扭簧34的摇手轴33插入筒壁2.1,使扭簧34容置于筒壁2.1内。摇手轴33另一端套有铜套31并贯穿壳体1,铜套31直接与摇手轴33接触,避免壳体1磨损,摇手柄35插入摇手轴33就可卷动伞绳36。绕绳轮32与伞绳36的一端固结,伞绳36的另一端穿入斜杆4,通过斜杆4内的滑轮37与伞架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