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3107.1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华;隋红叶;徐国钢;徐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6 | 分类号: | B22D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吴钢 |
地址: | 10008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铸锭 引锭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用于铝合金扁铸锭的浇铸。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铝板带箔材产品的广泛应用,市场对铝合金扁铸锭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生产铝合金扁铸锭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传统平底引锭头进行铝合金浇铸,浇铸出的铝合金扁铸锭常会因出现小面弯曲而成为废品。在铝合金扁铸锭生产和加工企业,扁铸锭小面弯曲是一个普遍和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十分头痛伤脑筋的生产技术问题,不仅影响铸造和轧制过程的成品率,而且还造成不必要的废品损失、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铝合金扁铸锭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小面弯曲现象,提高扁铸锭的成品率的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其引锭头为托盘式整体铸件;其特征在于其与扁铸锭底部接触的上表面为中间带有凸台、周边带有凸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其特征在于其扁铸锭底部接触的上表面为中间带有凸台、周边带有凸沿间形成的凹陷槽深下部为5-10m。
本实用新型采用铸钢材料,将铸钢铁水由木模翻砂铸造出整体轮廓,进行机加工最终成型。由于对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的表面的尺寸、以及下表面的平面度有精度要求,故在机加工过程中,先固定上表面,将下表面粗铣,之后翻转,以下表面为粗基准铣削上表面,最后以铣削好的上表面为精基准对下表面进行最终加工。上表面凸起部分与各边有距离要求,加工时,固定铣削好的下表面,按照图纸要求粗铣出基本尺寸即可。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扁铸锭引锭头相比,其与铝液接触的上表面总体上仍呈长方形,但不是平底,而是被设计制作成两边低中间高的“凸起”形底,增大了铸造过程中扁铸锭底部与引锭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稳定性,有效的防治了扁铸锭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倾斜而造成的弯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铝合金扁铸锭引锭头,其引锭头为托盘式整体铸件1;与扁铸锭底部接触的上表面为中间带有凸台5、周边带有凸沿3结构。其扁铸锭底部接触的上表面为中间带有凸台、周边带有凸沿间形成的凹陷槽4深下部为5-10mm因扁铸锭的规格尺寸不同而略有差异)。图中2为起吊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引锭头,有效地减少了铝合金扁铸锭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小面弯曲现象,扁铸锭小面弯曲发生的几率由3.83%降到了0.77%。
由于扁铸锭小面弯曲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扁铸锭的成品率也大为提高,扁铸锭的成品率由93.99%提高到了98.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侧向旋转按摩轮的脚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铝电解槽的密封罩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