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板整体太阳能吸热芯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927.6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7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树臣;张志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树臣;张志钢 |
主分类号: | F24J2/04 | 分类号: | F24J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3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整体 太阳能 吸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整体太阳能吸热芯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平板太阳能吸热芯板,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为采用超声波焊接的厚壁紫铜管、薄铜板单片吸热芯板,这种吸热芯板的参数为:铜管为壁厚δ≥0.7mm,薄铜板厚度b=0.12mm和0.16mm。其主要不足之处是:(1)焊锋窄,一般为2~3mm,板传到管的传热导效率低;(2)单片不能构成一整体,其板翅边缘热集中,损耗大;(3)铜管壁厚,热传导不如薄壁管,壁厚,材料成本高;(4)板翅厚度小,其热传导性差,板面温度高,热损大。第二种为采用拉制铝合金型材、内孔再穿铜管的平板吸热芯板,这种吸热芯板的铜管的直径为壁厚壁厚δ≥0.5mm,铝板厚度b=0.8~1.2mm。这种结构的缺点是:(1)单片由压合成一整体,压合处加厚,形成热量集中,热阻大,热量不易传至管内介质;(2)型材内孔穿入铜管,加工难度大,不易配合好,有间隙,形成薄空气和热阻,并且铜管外壁与铝内孔均有氧化层,热传导系数低,传热效率受到影响。第三种为:铝和铜复合芯板,铜管由吹胀形成三角形。这复合芯板的缺点是:单片不成整体,效率低;(2)两端铜管不易与总管焊接,易漏;(3)强度低,容易损坏。
总之,上述三种结构的太阳能吸热芯板均存在:传热效率低、热损耗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热损耗小的平板整体太阳能吸热芯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整体太阳能吸热芯板,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整体的厚度大于等于0.6mm的纯厚铝板和焊接在该整体纯厚铝板上等距离排列的多根壁厚为0.33-0.5mm的薄壁紫铜管组成,每根薄壁紫铜管的直径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纯厚铝板,其传热截面大,热容量大,传热效率高;而且由于采用薄壁铜管传热,所以传热效率高,降低材料成本;由于纯厚铝板和薄壁紫铜管的焊缝大于8mm,所以不能形成热桥,板管热传导性好;由于是整体厚纯铝板,没有单片的边缘,不能形成热量集中,减少了热损耗。因此,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的其它吸热芯板热效率提高10-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个整体的厚度H≥0.6mm的纯厚铝板1和焊接在该整体纯厚铝板上等距离排列的多根壁厚δ在0.33-0.5mm范围内的薄壁紫铜管2组成,每根薄壁紫铜管2的直径均相同。
纯厚铝板1和薄壁紫铜管2的焊接采用爆炸焊接方法,如可以采用中国专利号ZL03200490.7所公开的爆炸焊接装置,或采用其它爆炸焊接方法也可。纯厚铝板1和薄壁紫铜管2的焊缝宽度b≥8mm。
薄壁紫铜管2的根数为7-9根,每根薄壁紫铜管之间的距离为107-138mm,每根薄壁紫铜管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树臣;张志钢,未经罗树臣;张志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