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挂式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1128.5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7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鑫;吴忠峻;廖瑞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挂式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挂式耳机,特别是一种可任意挂于使用者的左耳或是右耳的耳挂式耳机。
背景技术
耳挂式耳机体积小于耳罩式耳机,且固定效果优于单纯塞入使用者耳部的耳塞式耳机,因此适合应用于需要加装电池及无线收发组件的蓝牙耳机、或是加装麦克风的耳机麦克风。耳挂式耳机包含有本体及固定于本体的耳挂。耳挂为一配合外耳轮廓的弯曲构件,且其具备挠性,而可依据外耳的轮廓、大小的变化而变形。耳挂具有一开口,用以供使用者的外耳通过并进入耳挂环绕的区域,以将耳挂吊挂于使用者的外耳,进而将本体固定于使用者的外耳外侧。
然而,耳挂式耳机有右耳专用及左耳专用之型式的分别。其原因在于,依据一般使用者的习惯,使用耳挂式耳机时是先将耳挂的开口朝向后方,接着向后移动将耳挂吊挂于外耳。而现有技术的耳挂式耳机中,耳挂的开口方向无法变化,也就是说当右耳专用的耳挂式耳机要用于左耳时,就会出现开口方向朝向前方的现象,这个现象除了造成使用着的不变之外,由于外耳轮廓的影响,耳挂的固定效果也会变差,甚至无法进行吊挂。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的耳挂式耳机只能佩带于单一侧耳朵,无法同时适用于左耳及右耳。为此,针对不同使用习惯的使用者而言(习惯使用右耳佩带耳机及习惯使用左耳佩带耳机的使用者),就必须分别提出右耳专用及左耳专用的耳挂式耳机。对于生产者而言,必须增加产品种类以提供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对于使用者而言,也容易出现购买错误型式的耳挂式耳机的问题。因此,改善耳挂式耳机仅能用于单一侧耳朵的问题,成为一项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挂式耳机,可任意佩带于右耳或是左耳,以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或缺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挂式耳机,可选择地挂于一使用者的左耳或是右耳,其包含一本体及一耳挂。本体具有一第一嵌设部,形成于本体的表面。耳挂具有一挂勾段及一固定段,挂勾段用以挂勾于使用者的右耳或左耳。固定段与挂勾段互相连接,且挂勾段的末端及固定段的末端之间形成一开口。固定段具有一第二嵌设部,其可选择地以两侧面其中之一结合于第一嵌设部而固定耳挂于本体。藉以将固定段以不同方向固定于本体,改变开口的指向,使耳挂式耳机不限定挂于使用者的左耳或是右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耳挂是可任意改变方向以不同侧靠合并固定于本体上,而使耳挂式耳机可同时适用于左耳及右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耳挂式耳机只能适用于单一侧耳朵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说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以上关于本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及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耳挂以不同方向固定于本体;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及
图5及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耳挂以不同方向固定于本体。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及
图8及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耳挂以不同方向固定于本体。
其中附图际记为:
100 耳挂式耳机
110 本体
111 扬声部
112 第一嵌设部
112a 嵌柱
112b 嵌孔
113 沟槽
114 遮挡墙
115 收音部
114a 嵌设槽
120 耳挂
121 挂勾段
122 固定段
123 开口
124 第二嵌设部
124a 穿孔
124b 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耳挂式耳机100,可选择地挂于一使用者的左耳或是右耳,亦即,此一耳挂式耳机100的形式并不区分为左耳专用或是右耳专用,是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任意地挂于左耳或右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11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冷却系统
- 下一篇:可消除内部局部分压的金属真空冶炼还原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