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控制流体流量的电动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094.0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巨升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3/04 | 分类号: | F02M23/04;F16K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翔 |
地址: | 40070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控制 流体 流量 电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控制流体流量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调节控制流体流量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目前对流体流量的控制较多的是采用手动阀或电磁阀,这两类控制阀的结构相对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手动阀对流体流量的控制完全是依靠人的直观感觉,故而存在微量调节差,控制精度低的问题;而电磁阀一般只有打开流体通过的通道和关闭流体通过的通道两种工作状态,在流体通过时对流体的流量的调节是通过电磁阀的开启频率快慢进行调节,同样存在微量调节差,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尤其是电磁阀反复的打开、关闭形成的吸合撞击,产生撞击噪音,并且阀芯也容易损坏。目前也有采用步进电机驱动阀体开启、关闭,以及对流体流量进行微量调节的装置,但现有的采用步进电机驱动阀体的控制调节流体流量的装置一般结构都比较复杂,如公开号为CN1515971A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电动机控制装置》、公开号为CN1573190A的《电动流量控制阀》等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对流体流量进行微量调节,提高控制精度,但由于其结构复杂,装配难度较大,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增加了生产厂和用户的费用。并且随着人们为解决机动车发动机中混合燃气的充分燃烧以降低废气排放的问题,在化油器与发动机之间设置二次补气阀,通过对化油器输出的混合燃气再次补充一定的空气,使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混合燃气能够充分燃烧,降低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但是,由于现有的机动车发动机的二次补气阀都是采用的电磁阀,即使电磁阀采用微控制器控制其开启、关闭频率,且微控制器的控制程序可以精确设计,然而电磁阀在微控制器的控制做往复的机械运动时,当处于高频率往复运动的工作状态下,其机械运动的往复频率往往跟不上微控制器的控制频率,产生混乱的动作,难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精确控制调节补气量,导致补入混合燃气中的空气过多或过少,影响混合燃气在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燃烧、做功;甚至出现微控制器的控制失控,电磁阀固定在一种动作状态中,或长时间开启进行补气,或长时间闭合不能补气,丧失二次补气的功能。故而,由电磁阀作为发动机的二次补气阀,仍然难以实现优效降低发动机废气排放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调节控制流体流量的电动阀,它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对所通过的流体流量进行精确的微量调节,提高控制精度,而且制作成本低,容易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阀体、阀芯、步进电机,阀体上分别设有连接上、下游管道的连接嘴,所述阀体的一个连接嘴位于阀体的一轴向端且与阀体的阀腔同轴心线,阀体的另一轴向端与步进电机周向定位连接,步进电机的转轴的外伸端固定连接一螺杆,所述阀芯尾端轴向设置螺纹孔与该螺杆螺纹配合,阀芯周向定位地可沿阀体轴向位移地设于阀腔中,阀芯与阀体的配合间隙用O型圈密封,阀芯的前端具有一可插入阀体轴向端的连接嘴孔内的呈线性逐渐改变孔内空隙截面积的圆锥体,该圆锥体大端的直径与连接嘴孔内直径相同,阀体与步进电机由两个壳体相向扣合固定在一起,阀体具有连接嘴的一端外伸出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巨升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巨升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