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带刀直切机的六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1409.4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9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重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重虎 |
主分类号: | B26D1/46 | 分类号: | B26D1/46;B26D1/48;B26D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4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带刀直切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带刀直切机的六轮装置,是一种能切割任意两维形状并主要用于切割泡绵材质的循环带刀直切机的六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曾发现一种所谓五轮机构的专利申请,该技术是利用循环带刀和五轮组构成的彼此合并的两回路,其中一个回路完成带刀垂直部分的切割功能,另一回路则配合五轮构成完成由于垂直部分带到水平向位移的带到长度变化位置调整,具有结构简单且效果较好的优点。但具有以下不足之处:处于同步运行的上下两个刀轮背面分别挂有相当笨重的伺服电机,因而惯性大,而且分别使用齿轮、齿条传动,以在轨道上行走,这些零部件分别都要在很高的床体位置上组装极不方便,要达到安装精度更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切割效果好、组装方便且安装精度高的循环带刀直切机的六轮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循环带刀直切机的六轮装置,呈框架式结构,包括移动刀轮、固定刀轮、无端循环带刀和伺服电机,该装置还具有一个浮动轮06,无端循环带刀15按顺序先后套装在移动刀轮01、移动刀轮02、固定刀轮04、固定刀轮03、浮动轮06和固定刀轮05上,无端循环带刀15经固定刀轮05后再套装至移动刀轮01上构成一个两端封闭的无端循环带刀系统,浮动轮06之下方具有滑板09,垂直的丝杆07两边对称装有两个导轨17,各导轨17上套合有两个与其相适应的带滚珠的滑枕09-1,滑枕09-1固定在滑板09各角的下方,钢丝绳19的一端与滑板09呈固定连接,钢丝绳19绕在滑轮18上且其另一端装有平衡锤20。
所述的滑枕09-1只能在导轨17上精密导向运动,当滑板19被驱动时,浮动轮06、滑板19在滑枕09-1的导引下沿导轨17滚动。另外,两个移动刀轮01、02和浮动轮06通过轴和轴承固定在滑板09上,滑板09两端正中的下方固定有两个丝杆螺母08,丝杆螺母08套在丝杆07上,在伺服电机13、传动轴11、丝杆07的转动下,各丝杆螺母08发生同步位移,即带动了移动刀轮01、02和浮动轮06的同步运动,以此调节无端循环带刀15总的长度不会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刀轮03的背面紧靠滑板9处垫有斜座22。同时,浮动轮06的背面紧靠滑板09处也垫有斜座22。另外,上述固定刀轮03和浮动轮06之斜座22的倾斜角度可以在1°~3°之间选择,但其角度一致且同方向倾斜。由于本装置的六轮组总是在一个平面上工作,无端循环带刀15在固定刀轮03、浮动轮06之间的带段与固定刀轮03、固定刀轮04之间的带段有一个位置不断变化的交叉点,该两带段在交叉点发生干扰,使装置运行发生阻碍。加上斜座22后就会使固定刀轮03和浮动轮06的轮盘轮橼偏离其原有的位置形成一个距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带段之间的互相干扰,使得装置运行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刀轮05装有水平的带弹簧张紧装置23。固定刀轮05也是一个可以小范围沿水平方向游动的,在机箱的底板上开有腰形槽25,固定刀轮05的轴26也是一个外形为腰形的轴,并可以与腰形槽25紧密配合在其中滑动。静态下,移动刀轮01和固定刀轮05、浮动轮06和固定刀轮05的距离是确定的,且由于其丝杆和丝杆螺母的自锁性而不能自由移动,张紧装置23的弹簧拉力迫使固定刀轮05左移,因而拉大了上述两组刀轮的距离,使无端循环带刀15整体承受内张力而达到绷紧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1、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使用了浮动轮和平衡锤,有效避免重力加速度的影响;2、使用一个伺服电机、一根传动轴,同时同步驱动三跟丝杆,同步性好;3、应用范围广:能切割任意两维形状如横截面为圆形、矩形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多边形零件,尤其适合于切割泡绵材质如纸质、塑料质的零部件;3、实现单元化安装,组装方便且安装精度高,配以电器设备和自控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控。
附图说明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浮动轮06的斜座22组装位置及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固定刀轮03的斜座22组装位置及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M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重虎,未经杨重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