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机房制冷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1091.X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1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琳;丁良尹;殷海明;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5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喻尚威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机房 制冷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信机房的制冷循环系统,尤其是一种可以克服高落差和长连管安装形式给系统带来的制冷性能下降、回油性能恶化等问题的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机房布置有大量的交换机等通信设备,工作过程中这些设备上的电子元器件会向机房内散发热量,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通信机房必须配置用于制冷的空调设备。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通信机房制冷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该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室内机9和室外机10。室外机10由一台室外换热器1构成,用于冷凝液化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其分别通过气态制冷剂连接管8和液态制冷剂连接管4与室内机9连接。室内机9包括:一个节流机构5,用于制冷剂的节流降压和流量调节,其入口与液态制冷剂连接管4相连;一个室内换热器6,用于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的气化吸热,其入口与节流机构5的出口相连;一台压缩机7,用于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其吸气管与室内换热器6制冷剂侧出口相连,排气管通过气态制冷剂连接管8与室外换热器1相连。工作时,经过节流机构5节流降压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流经室内换热器6,吸收室内热量后蒸发气化成低压过热蒸气;低压过热蒸气流经压缩机7,被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流经室外换热器1时对外放热、冷凝液化成高压液态;高压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机构5,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制冷剂,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6,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通信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安装密度高,发热量大,因此与商用或家用空调相比通信机房对制冷循环系统的要求更高。同时,通信机房所处建筑物本身结构各不相同,不同的使用条件对空调机组的安装也有不同的需求,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制冷循环系统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二者之间的安装高度相差很大、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连管长度很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采用图1所示制冷循环系统,不仅系统内制冷剂的循环能力大大下降,系统过冷度、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亦直接受到影响,导致系统制冷性能大大下降,同时系统亦有可能发生冷冻油回油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的制冷循环系统在压缩机7的排气口安装了油分离器;有的制冷循环系统在室外换热器1和压缩机7之间的气态制冷剂连接管上,或者在室内换热器6和压缩机7之间的气态制冷剂连接管上,设置回油弯以促进冷冻油回油;还有的制冷循环系统采用定期回油,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冻油的分离再生运转,让大量的制冷剂液体冲刷掉附在管壁上的冷冻油并带回压缩机。采用油分离器存在油分离率问题,不能将冷冻油完全分离出来,长时间运行后,管路中的冷冻油会越来越多;采用回油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冷冻油回油,但却无法弥补高度差、长连管带来的系统制冷性能的下降;定期回油的时间间隔和每次回油运转的时间长短均需要严格评估,且制冷系统的零部件不一样,直接影响此两个参数的确定。对于通信机房高落差和长连管安装形式给制冷循环系统带来的制冷性能下降、回油性能恶化等问题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各种措施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高落差和长连管安装形式给系统带来的制冷性能下降、回油性能恶化等问题的通信机房制冷循环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机房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机包括节流机构、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节流机构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入口相连,压缩机的吸气管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出口相连,压缩机的排气管与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入口相连;室外机还包括高压储液器和高压液泵;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出口与高压储液器的入口相连,高压储液器的出口与高压液泵的入口相连,高压液泵的出口与节流机构的入口相连。
工作时,压缩机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经室外换热器散热后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储存于高压储液器中,高压液泵将高压储液器中的液态制冷剂泵出,制冷剂经过节流机构后,通过室内换热器吸收机房内的热量,使机房内的温度得到降低,同时在该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中蒸发气化成制冷剂蒸气,制冷剂蒸气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如此循环往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高压储液器的入口在竖直高度上高于高压储液器的出口。优选的方式是高压储液器的入口位于高压储液器的顶部、高压储液器的出口位于高压储液器的底部。这样可以尽量确保高压储液器出口制冷剂完全为液态。
为满足高压液泵的汽蚀要求,可以使高压储液器在竖直高度上高于高压液泵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