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688.0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8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邢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金勇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浙江省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 式双进风 油烟 分离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吸油烟机用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
二、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吸油烟机对油烟分离净化普遍采用密集的网装结构对油滴进行被动粘附拦阻,对含固体微粒(或可在工作环境下冷凝的气体)气体,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粘附的油滴密布在细小网孔上堆积,造成进风量逐渐减少,噪音增大,耗电增加,油滴甚至在重力作用下穿过网孔直接滴落,污染厨房环境;
目前也出现另外的分离技术应用在吸油烟机油烟分离上面,如专利号为(200410037764.4),虽然采用了含固体微粒气体在高速通过旋涡式通道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的技术,比传统油烟分离技术有很大的提高,但它的结构是螺旋型卷板交叉排列只能自然形成单进气口、单出气口和相同数量的旋涡式通道,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因进、出风口少导致排烟不够迅速彻底,旋涡式通道少而使得油烟通过时粘附机率小导致分离不彻底;同时因风阻大从而出现噪音大等缺陷。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率、长寿命、低噪音、免拆洗的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包括半圆形卷板(1),外框(2),手柄(3),收油孔(4),安装定位板(5),卷板安装孔(10),自攻螺钉(9),进气口(7),出气口(8),旋涡式通道(6)。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半圆形卷板(1)俯、仰交叉间隔一定距离重复平行排列安装在上下两块平行的安装定位板(5)的安装孔(10)内,自然形成双进气口(7)、双出气口(8)和旋涡式通道(6),通过自攻螺钉(9)固定在外框(2)上,分离器底部装有收油孔(4),两个圆型条状手柄(3)安装在分离器卷板(1)上。半圆形卷板(1)的横断面曲线为半圆形弧线(如图3),上下两块安装定位板(5)上开有半圆形弧线安装孔(10)(如图2)。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结构总装图。
图2是半圆形卷板安装定位板横断面结构视图。
图3是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横断面结构气体通道分布示意图。
图4是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气体走向原理图。
图中,(1)半圆形卷板,(2)外框,(3)手柄,(4)收油孔,(5)安装定位板,(10)卷板安装孔,(9)自攻螺钉,(7)进气口,(8)出气口,(6)旋涡式通道。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若干个半圆形卷板(1)俯、仰交叉间隔一定距离重复平行排列安装在上下两块平行的安装定位板(5)的安装孔(10)内,自然形成双进风口(7)和双出气口(8),以及旋涡式通道(6),上下两块定位板(5)用自攻螺钉(9)安装在分离器外框(2)上,分离器底部装有贯通式收油孔(4),两个圆型条状手柄(3)安装在分离器卷板(1)上。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气体在旋涡式通道内高速通过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油脂或固体微粒分离到半圆形卷板所组成的旋涡式通道壁上,利用重力的作用收集到分离器底部。本旋涡式双进风油烟分离器能将油烟中的固体油滴与气体最大限度分离,能基本上将油脂完全分离出来,排烟效率更高,吸油烟机内腔、电机、风轮因免除油脂粘附而大大提高使用寿命;机身内腔因极少油脂粘附而真正实现免拆洗;并且由于成倍增加的进风通道减少风阻,从而使得噪音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油烟分离率超过95%,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拆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金勇,未经邢金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门锁装置
- 下一篇:含有USB接口的移动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