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极高效多功能粉碎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812.0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孟维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维安 |
主分类号: | B02C13/20 | 分类号: | B02C13/20;B02C13/3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304河北省唐山市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极 高效 多功能 粉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粉碎机,尤其是一种两极高效多功能粉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锤片式饲料粉碎机是由单一粉碎室及单一转子构成的单极结构,物料在粉碎室内的留滞时间长,粉碎室温度高,粉碎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单极结构粉碎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常温粉碎,从本质上大大提高粉碎效率的两极高效多功能粉碎机。
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极高效多功能粉碎机,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电机和粉碎机壳体,设置在粉碎机壳体内的粉碎室,安装在粉碎室内的转子及筛片,粉碎机壳体内装有上、下贯通的两个粉碎室,每个粉碎室均安装一个转子,上、下两个转子轴由角带轮及角带连接,下转子轴由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每个粉碎室的上、下口部均装有鄂板,下粉碎室下口部设置有反刍槽,粉碎机壳体顶部设置有喂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一个电机带动上、下两个转子,各转子功率可自动匹配。
2、双极粉碎室及合理设置的颚板、反刍槽,增加了物料被击打、撞击频率,使物料能被迅速粉碎。
3、上、下粉碎室结合部形成高效粉碎区,能使物料在该区被快速强力粉碎,大大提高了粉碎效率。
4、通过调整上、下转子之锤片可以实现粗粉、微粉甚至超微粉的多功能破碎,且上、下转子锤片布置可不同,可上粗粉,下微粉形成两极破碎。
5、大大缩短了物料在粉碎室内的留滞时间,降低了粉碎室温度,实现了常温粉碎,从而从本质上大大提高了粉碎效率,比目前市场上效率最高的粉碎机的效率提高4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两极高效多功能粉碎机,由底座1、电机2、联轴器3、下转子轴4、角带5、上转子轴6、粉碎机壳体7、喂料口8、上粉碎室9、上转子10、下粉碎室11、下转子12、上粉碎室上鄂板13、上粉碎室下鄂板14、下粉碎室上鄂板15、下粉碎室下鄂板16、反刍槽17、锤片18、筛片19等部件组成。
电机2、粉碎机壳体7固定在同一底座1上,粉碎机壳体1内装有上、下贯通的上粉碎室9和下粉碎室11,上、下粉碎室9和11的两侧壁均安装有筛片19,两粉碎室内分别安装上转子10和下转子12,每个转子上都设置有若干锤片18,上转子轴6和下转子轴4之间由角带轮及角带5连接,下转子轴4端部通过联轴器3与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上粉碎室9的上、下口部分别装有上粉碎室上鄂板13和上粉碎室下鄂板14,下粉碎室11的上、下口部分别装有下粉碎室上鄂板15和下粉碎室下鄂板16,下粉碎室11下口中部设置有反刍槽17,粉碎机壳体1顶部设置有喂料口8。
本机工作原理:
电机2通过联轴器3带动下转子12转动,同时通过角带5带动上转子10进行与下转子12同向旋转,锤片18一角被严重磨损后,电机2反转,使两转子亦随之反转,使用锤片18之另一角。物料由顶部喂料口8进入上粉碎室9,被上转子10所带锤片18击打,合格物料迅速通过筛片19出筛,而未被粉碎出筛的大块物料随转子向下到达上粉碎室下鄂板14位置,此时出现三种情况:(1)部分物料撞击到上粉碎室下鄂板14,被撞碎出筛;(2)部分物料被弹起再次受锤片18击打;(3)未撞到上粉碎室下鄂板14的物料被上转子10带动通过上、下粉碎室结合部的高效粉碎区,物料受锤片18击打力量是其它部位的2倍,被粉物料在此处被快速粉碎出筛,其余被抛入下粉碎室11继续粉碎。
在下粉碎室11,未出筛的物料部分被撞击到下粉碎室上鄂板15位置,出现上述被撞碎、被反弹继续粉碎的情况,而其它未出筛物料被转子带到下粉碎室下鄂板16,经反刍槽17内设置的反刍器后再进入下粉碎室11进行再次粉碎,所剩物料则再次通过上、下粉碎室结合部的高效粉碎区,被上转子10所带锤片18快速强烈击打粉碎出筛。此粉碎过程循环往复,直至粉碎物料全部出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维安,未经孟维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8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