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6475.0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2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星;严定中;张中华;王榕;杜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67/62 | 分类号: | B65G67/6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轻型 纵向 干货 补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补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纵向补给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在海上航行或平台在远海作业时,都会不断消耗储备的食品、燃油、谈水等物质,为了保证船舶和平台的正常营运,消耗的物质必须迅速得到补给。由于港口、航道、海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往往不能进港靠岸补给,因此不得不采用海上补给。由于干货和液货在海上的补给方式有较大的区别,通常将船舶海上补给分为干货补给和液货补给两种。
目前,海上干活补给的方式主要有四种补给法。一是,横向索道补给法,即在平行航行的两艘或三艘船舶之间、或锚泊的船和岸上接收装置之间;一艘船系泊在平台或浮动设施上,另一艘船用操舵装置与前一艘船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二是,纵向索道补给法,即一艘船的尾部系泊在平台或浮动设施上,另一艘船用操舵装置与前一艘船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两艘船靠索道相连,如图1所示。三是,靠绑补给法(即相互系住),此法适用于近距离海上补给,受海况限制,不能保证货物与船只的安全。四是,垂直补给法,即采用直升飞机进行补给,但受直升飞机飞行条件的限制。不能全天候和夜间实施补给作业。
干货传送的基本形式有单索法、通索法和高架索三种。其中,高架索海上干货补给系统,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要用3台绞车,分别对应内牵引索、外牵引索和起承载作用的高架索,内牵引绞车和高架索绞车一般安装在补给船上,外牵引绞车装在补给船或接受船均可,两台牵引绞车同步运转,牵引吊货小车往返于补给船与接受船之间,而高架绞车保持一定的张力,使两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各国许多小型船舶投入营运,目前,高架索海上补给装置主要在大型船舶上实施,所以如何实现小型船舶的海上补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对于小型船舶(本实用新型中所称小型船舶是指排水量小于1000吨的船舶),由于船舶的固有能力限制,难以直接采用大型船舶的补给作业方法和技术,将产生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开发出适用于小型船舶的补给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适应小型船舶补给作业的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本实用新型基于纵向传送货物方法,即:一艘船(补给船)的尾部系泊在平台或浮动设施上,另一艘船(接受船)用操舵装置与前一艘船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两艘船靠索道相连,补给物资通过高架索的牵引从补给船抵达接受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型船舶的海上轻型补给系统的支撑、传送和补偿系统的原理和驱动装置配备方式,及补给系统的静态性能、补给系统波浪动态响应及补给机构的动态响应问题,所提供的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具有轻型化、小型化和接收装置简易化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高架索钢索组合的门架支架,分别对应各索的绞车,设置在高架索钢索组合中的波浪补偿装置,沿高架索移动的吊钩装置;所述波浪补偿装置由高架索的二级补偿装置和内牵索绞车构成;所述高架索二级补偿装置由波浪补偿油缸和高架索绞车构成;所述高架索波浪补偿油缸的两侧和液压杆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滑轮,高架索穿过该三个滑轮,一端与高架索绞车连接,其另一端穿过门架支架上的支撑滑轮;所述波浪补偿油缸和所述高架索绞车分别与液压动力站连接,在所述液压动力站的作用下,保证高架索始终处于恒张力状态;所述内牵引绞车为带补偿功能的液压绞车;所述吊钩装置包括滑板上用于通过高架索的滑道和位于内、外牵索交界处的吊钩,所述滑板上分别设置有内、外牵索锁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其中,所述滑道由多个导向滑轮组成,其中,两个滑轮引导高架索,另外两个滑轮引导内、外牵索;所述吊钩位于引导内、外牵索的两个滑轮之间。
本实用新型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在定位销上的弹簧、和与弹簧连接的钢索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海上轻型纵向干货补给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64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