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015.7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9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逢;陈瑶;吕成学;刘新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2/20;H02H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充电 锂离子电池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二、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充电式锂离子电池都是未加保护板的单个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害,为了对电池进行保护,往往是对串联使用的电池组加上保护板进行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板是针对整个电池组进行设计的,并不是针对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因此实际应用起来很难对电池组内每一个单体电池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在需要多个单体电池或者多个电池组进行并联以及提供比较大的电流输出的情况下,目前的保护电路板就很难达到要求。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单体电池的保护问题。同时每个单体电池的保护板要各自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可以任意串、并联组合使用的充电式锂离子电池。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含有锂离子电芯、保护电路板、外电极和绝缘垫片,所述保护电路板通过环形绝缘垫片固定安装在锂离子电芯的一端,锂离子电芯的两极分别通过导线与保护电路板的两输入端相连接,保护电路板的输出端与一外电极连接,锂离子电芯无保护电路板的一端电极与另一外电极连接;所述两外电极分别固定在锂离子电芯和保护电路板组合体的两端。
所述保护电路板上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控制芯片采用R5402系列IC芯片,该芯片的VDD端口通过电阻R1与锂离子电池正极相连,VSS端口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连,DO端口分别与MOSFET管Q1A和Q2A的栅极连接,CO端口分别与MOSFET管Q1B和Q2B的栅极连接,VM通过电阻R2与输出端连接;锂离子电池负极分别与Q1A和Q2A的源极连接,Q1A和Q2A的漏极相连接后分别与Q1B和Q2B的漏极连接,Q1B和Q2B的源极都与输出端连接;或者所述电路板上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控制芯片采用R5421系列IC芯片,该芯片的VDD端口通过电阻R1与锂离子电池正极相连,VDD端口通过电容C1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连,VSS端口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连,DO端口与MOSFET管Q1A的栅极连接,CO端口与MOSFET管Q1B的栅极连接,CT和V-分别通过电容C3和电容C2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相连,V-通过电阻R2与输出端相连;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与Q1A的源极相连,Q1A的漏极与Q1B的漏极相连,Q1B的源极与输出端相连;或者所述电路板上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控制芯片采用S-82612系列IC芯片,该芯片的VDD端口通过电阻R1与锂离子电池正极相连,VDD端口通过电容C1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连,VSS端口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连,DO端口与MOSFET管Q1A的栅极连接,CO端口与MOSFET管Q1B的栅极连接,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与Q1A的源极相连,Q1A的漏极与Q1B的漏极相连,Q1B的源极与输出端相连,Q1A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和负极相连,Q1B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保护电路板通过环形绝缘垫片安装在锂离子电芯的负极一端,或者通过环形绝缘垫片安装在锂离子电芯正极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能够防止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以及短路情况下对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害,从而有效保护锂离子电池,提高锂电池使用寿命,防止意外危险。
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本身上设置了保护电路板,使每个单个锂离子电池都能够独立应用,互不干扰。
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可以任意实现串、并联或其组合,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图之一;
图4为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图之二;
图5为新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图之三。
五、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卡连接器结构
- 下一篇:燃料电池电压衰减快速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