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控笛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1570.3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8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国均 |
主分类号: | G10D7/02 | 分类号: | G10D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新 |
地址: | 6131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笛子,属于管乐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声控笛。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笛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管乐器,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很多经典的笛子演奏曲目既具有非常优美的乐感,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给人美的享受。可以说,即使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和西洋乐器已经普遍引进的今天,笛子仍然是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乐器,特别是在我国城镇众多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举行节庆娱乐演出活动时,笛子更是作为首选的一种民间乐器,常常登上大雅之堂公开演奏,充分展现出笛子所具有的独特声色和传神音调,笛声悠扬给人古朴高远的意境和舒畅美好的情怀。就笛子的结构而言,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它是在笛管的壁体上开设一个吹奏孔、一个供粘贴笛膜片的膜孔和六个供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控制的音孔构成,从理论上说,由吹奏孔送入的气流经粘贴于膜孔的笛膜片振动并在手指控制的笛管内形成共鸣即能发出笛音曲子。但是,要学会笛子的吹奏技术却还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是:现行笛子的吹奏需要熟练掌握“双手配合的指法技巧”,其次还要掌握定调的乐理知识,无需讳言,事实上能够学会吹奏笛子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的,正如民间俗话所说“笛子看起来简单吹起来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同时并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控制六个音孔”的指法技巧实在是难于掌握。这是现行笛子在学习吹奏上存在着难于普及传承的缺陷,常常陷入“曲高人寡”的尴尬境地。能否研制开发出一种既能保留现行笛子基本的声色音调特点,又具有简单易学、容易吹奏、便于普及传承的优点的新型笛子呢?这正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简单易学、吹奏技巧易于掌握的声控笛。它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在管壁上设置有膜孔的笛管,在膜孔上贴有弹音片,其特征在于:在贴有弹音片的膜孔的上面配装有音板,在音板上设置有一组音孔。吹奏时,将笛管的上端作为吹奏口衔在口内,用喉音哼唱所要吹奏的歌曲的音调,并将喉音哼唱的声音气流送入笛管内,这时按喉部哼唱曲调的特定声音气流将激发振动弹音片,并且这时的弹音片是在做有一组音孔的音板所覆盖的特定区域环境下受到特定声音气流的激发而受控振动的,受弹音片振动的气流又将在笛管内产生共鸣形成复合振动,最终由笛管下端的出音口传出具有传统笛子声色音调的歌曲。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笛管的管壁上设置的膜孔是长条形孔的形状,弹音片紧密粘贴于长条形的膜孔上,具有很好的拓宽笛子声域的吹奏效果。
在音板上设置的一组音孔是沿笛管的轴向排列,所说的一组音孔位于正对膜孔的孔口上方位置,能有效增强吹奏笛子的演奏乐感。
在笛管上还做有一组出音孔,能增强吹奏笛子的浑厚沉稳的音色效果。
一组出音孔的数量为二个时,即能有较好的演奏效果。
在音板上设置的一组音孔的数量为四个,即能使弹音片具有较宽声域的乐感,能适应吹奏较高声调的歌曲的需要。
笛管是采用塑胶管,或者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者玻璃钢管材料制成,极大拓宽了制作笛子所需原料的范围,可以节药竹材资源,而充分利用就地方便可得的材料来制作,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生产制作方便;
2.制作材料来源广泛,不受竹材的局限;
3.简单易学,吹奏者无需进行专门的指法技巧训练,也无需具备专门的定调乐理知识,只要能简单地进行喉音哼唱即能吹奏笛子;
4.声色优美、音调悠扬,经过多场公开吹奏展示演出,评价为具备传统笛子声调的乐感效果,达到了传统笛子吹奏的表演效果;
5.有利于普及传承民间笛子乐器,继承和宏扬我国民族管乐文化艺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国均,未经江国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