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筒回转式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917.0 | 申请日: | 200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9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平;吉文清;王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筒 回转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工业原料进行烘干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双筒回转式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材工业中物料烘干最常用的设备有立式烘干机、单筒回转式烘干机等。
立式烘干机内部砌有耐火砖,腹腔有多组散料锥和滑料盆。物料由输送设备送入立式烘干机上部,靠物料自身重力通过散料锥、滑料盆下降、沉落。燃烧炉产生热能,通过立式烘干机热交换后,经除尘设备排出。其缺点有:(1)初水份较高、物料粘性大造成上部几层滑料盆易堵塞;(2)因材质不当,造成下部实心滑料盆及滑料盆、滑料锥易损烧坏;(3)物料在机内停留时间短,导致烘干质量难以保证;
单筒回转烘干机是应用时间较早、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烘干设备。它主要通过内部设置不同型式的扬料板,使物料和热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物料得到烘干。它的缺点是筒体表面散热损失大,热量利用率少,烘干效率较低,热效率仅为0.35~0.65、且耗材多,占地面积大,投资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立式烘干机、单筒回转式烘干机的缺点,提供一种双筒回转式烘干机,使其台时产量、热效率较高;传动平稳、占地面积小、投资少。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双筒回转烘干机是由内、外两直筒同心套装而成,筒体通过轮带水平放置在两端的托轮装置上,为了防止筒体轴向窜动,在烘干机进料端轮带的两侧设置了挡轮装置。在内筒体内壁上分别装有内筒送料螺旋和圆弧扬料板,在内筒体中部设有万字形扬料板,在内筒体外壁设有双头螺旋导料板,在外筒体内壁分别装有外筒送料螺旋、勾形扬料板,在出料端装有卸料导向板。筒体进料口、热气流进口、卸料罩和闪动阀等连接处均设有密封装置。传动部分一改以往设计中采用大小齿轮传动,采用托轮与轮带通过磨擦进行传动。筒体通过传动系统的减速电动机、托轮系统、轮带使其绕中心转动,轮带与筒体之间采用弹性连接板进行连结。物料与热气顺流从内筒的进料端进入,通过筒体的回转,物料在内筒送料螺旋、圆弧形扬料板、万字形扬料板的作用下,被扬起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并沿着轴向另一端移动,到达末端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物料落入外筒体。在外筒内部,物料经勾形扬料板提升后均匀撒落在内筒体外壁上,在外筒送料螺旋的作用下,沿着轴向慢慢流向出料口,在重力、卸料导向板的共同作下,最后物料通过卸料处的闪动阀卸出,废气则从卸料罩上部排出,经除尘后排空。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
1、由于内筒体被外筒所包围,形成了自我保温系统,筒体总散热面积大为减少,且外筒处于低温工作区,外筒外表面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小,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2、由于采用了圆弧形扬料板、万字形扬料板所组成的联合扬料系统,使物料在烘干机内筒内被充分分散、同时在内筒体截面上形成了完整的料幕,消除了风洞的影响,提高了热效率。在外筒体,物料被勾形扬料板带起,均匀地撒落在内筒体的外表面上,物料不光在内外筒之间截面与热气流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同时在内筒体外表面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与内筒热气流进行二次热交换,降低了废气和干物料的温度,提高了热效率。
3、采用了螺旋送料装置,变频调速传动,对物料的适应性更强,可以方便地控制物料的最终水份、产量。
4、由于采用了双筒套装,使筒体的长度减少了二分之一左右,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土建费用。
5、采用托轮直接传动,取消了大小齿轮传动,减速电机直接驱动托轮,传动系统得到了简化,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系统传动更加平稳、可靠,噪音更低,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运转率高。
6、该机采用物料与热气流顺流烘干工艺,适用范围广。它能适应粘土、煤、矿渣、铁粉等各种原材料的烘干,也适用于冶金、化工等部门的各种散状物料的烘干,它与传统的单筒烘干机工艺流程相同,为老厂单筒烘干机的改造和设备的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7、由于采用了双筒结构及万字形扬料板,降低了物料在筒体内的落差和对筒体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噪音和和磨损。
8、托轮和轮带之间由于采用了弹性联接,减小了筒体因热膨胀变形而产生的应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