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器液压外助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1805.8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牟均发;张帆;薛晓强;范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同力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4 | 分类号: | B62D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08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器 液压 助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液压汽车转向器,特别是一种转向器液压外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全液压汽车转向器助力方式是将外助力同时作用在转向左端,这样对于左端的转向摇臂、左转向臂和转向横拉杆是一种力的叠加。增加了它们的负担。同时存在全液压转向器路感差的弊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器液压外助力装置,它通过外助力不增加左转向摇臂、左转向臂和横拉杆的负担,转向器路感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器液压外助力装置,它至少包括连接左转向轮轮毂1,连接右转向轮的右转向轮轮轮毂5,连接左转向轮轮毂1与右转向轮轮毂5的前桥桥管3,在左转向轮上连接有左转向摇臂2,其特征是:在右转向轮上连接右转向摇臂4,右转向摇臂4上通过球头与转向助力油缸7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右转向轮上连接右转向摇臂4,右转向摇臂4上通过球头与转向助力油缸7连接,这样当左转向时,转向器直拉杆6推动左转向摇臂2逆时针转动时,转向助力油缸7拉动右转向摇臂4也作逆时针转动,这样两个力同时分别使左右两个轮左转,而两个轮转动角度大小的关系依然由转向梯形的几何尺寸来决定,即转向外助力只增加力而不改变转向梯形的角度。这样即实现了外助力又不增加左转向摇臂2、左转向臂10和转向横拉杆9的负担,而实现了整个转向系统助力的目的。并由于转向系统采用液压内助力加液压外助力的型式,液压内助力由带有液压助力的转向器来完成(最大转向力矩为5500Nm),液压外助力由液压油缸来完成,将液压外助力的助力作用点直接加在转向桥右端的转向摇臂上(最大转向助力矩为3200Nm),这样在即不改变转向梯形角度,又不增加左端转向臂和转向横拉杆的受力的情况下将最大转向助力矩增加了3200Nm,这样即满足了非公路用车大转向力矩的要求,又避免了使用全液压转向器路感差的弊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向上转动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转向轮轮毂;2、左转向摇臂;3、前桥桥管;4、右转向摇臂;5、右转向轮轮毂;6、转向器直拉杆;7、转向助力油缸;8、右转向臂;9、转向横拉杆;10、左转向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转向部分的结构图见附图2中剖示O-O所示:左转向摇臂2、右转向摇臂4和左转向臂10、右转向臂8通过螺栓与左转向轮轮毂1、右转向轮轮毂5连接在一起,前桥桥管3连接左转向轮轮毂1与右转向轮轮毂5,通过球铰连接左转向臂10、右转向臂8上的转向横拉杆9。在右转向轮上连接右转向摇臂4,右转向摇臂4上通过球头与转向助力油缸7连接。转向器直拉杆6连接左转向摇臂2。当转向力作用在转向摇臂上时,转向摇臂绕转向主销旋转即带动转向轮毂和转向臂同时绕转向主销旋转,实现转向轮转动。
如图2所示,右转向摇臂4的两个极限位置为转向系统设计要求位置。当左转向时,转向器直拉杆6推动左转向摇臂2绕转向主销逆时针旋转时,将带动左转向轮轮毂1和左转向臂10一起绕主销逆时针旋转。当左转向臂10逆时针转动时带动通过球铰连接在转向臂上的转向横拉杆9向右向上,这时右转向臂8绕右主销也做逆时针旋转,同时带动右转向轮轮毂5绕主销也作逆时针转动,实现右轮左转向,反之,即实现两轮右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同力重工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同力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1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高速实时信息采集与控制平台
- 下一篇:自锁式自行车折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