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市话转接器的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5200.7 | 申请日: | 200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黄永峰;阮方;邓北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7/00 | 分类号: | H04M7/00;H04M3/00;H04M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市话 转接 实现 方法 | ||
本申请是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日:2003年11月14日;申请号:200310113531.3;
发明名称:虚拟市话转接器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虚拟市话转接器的实现方法属于互联网语音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IP电话技术现在已得到充分发展,其中的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如H.723.1)、实时传送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资源预约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呼叫建立和控制协议H.323、SIP等已相当成熟。
现在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信(即IP电话)方式有:计算机-计算机、普通电话-普通电话、计算机-普通电话、以太电话机-以太电话机、以太电话机--普通电话等。其中计算机-计算机间的通话建立在声卡、网卡的硬件基础上,使用IP电话应用程序(如NetMeeting)实现语音压缩和通信协议(如H.323)。普通电话-普通电话间的通话一般是通过电话局的IP电话网关实现将市话线的语音信号转换为IP数据包,通过Internet传输。计算机-普通电话间的通话原理是前面两种方式的结合,普通电话通过电话局的IP电话网关接入Internet,在另一端接入计算机的网卡,计算机的IP电话软件完成数据包的处理,从而实现IP电话功能。以太电话机-以太电话机之间的通话基本原理与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话的原理相似,只是将计算机的IP电话功能简化到独立设备上,并采用双绞线连接以太网络,通过以太网络进入到Internet。
因此,在市场上,目前存在许多IP电话产品:IP电话软终端(如netmeeting)、以太电话、IP电话网关、网守等产品。目前这些产品虽然各有特点,但是这些产品都有共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这些产品都是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如:H.323、SIP)来开发,因此都是在一定的标准体系下运行。
2.这些产品是按照IP电话系统信令来运行,因此有自己的交换和管理系统。
3.由于这些IP产品都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目前市场上开发的IP电话产品的互操作特别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使市话经互联网进行IP通信而且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虚拟市话转接器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IP电话产品的实现方法,该产品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市话转接器”(简称“转接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互联网来中继市话线,从而通过互联网覆盖地域广的特点,可将某一市话连接距离延伸到全球范围,从而可以实现市话(以市话费率)在全球范围内漫游。同时还可以一些扩展功能,直接呼叫、语音信箱、手机短信息等。因此产品有如下特点:
1.设备的目标只是延伸某市话的线路长度,自身不构成交换和管理系统,它还是依托PSTN的交换和管理系统来运行,在连接使用不需其他附加设备。
2.可将某路市话的连接距离扩展到全球范围,而话费几乎还是市话的费率。
3.其呼入和呼出方式与普通市话的使用没有任何差别,从而可以实现所谓“虚拟市话”功能。
4.设备体积小、使用简单,接入方便,可在全球范围内连接互联网,实现某市话在全球范围内的漫游。
5.使用私有协议,可以减少协议开销,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6.功能强大,但成本很低,性能价格比高。
虽然转接器与传统的IP电话设备(如IP电话网关、以太电话)在基本技术上有些类似,但在实现方法、功能和使用方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5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