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7710.0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覃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伟明 |
主分类号: | B29C47/46 | 分类号: | B29C47/46;B29C4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螺杆 多功能 挤出机 | ||
技术领域
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塑料材料进行混炼、分散、塑化的螺杆式挤出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机械中,技术比较成熟、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当属螺杆挤出机,其中,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普遍,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随着技术对高分子材料新性能的需要,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塑料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混炼、分散、塑化,实现材料的阻燃、耐高温、高强度等特殊要求。普通单螺杆挤出机已经不能实现此需求,双螺杆挤出机和多螺杆挤出机能够实现相应的工艺要求。但是,双螺杆挤出机和多螺杆挤出机本身机械构造复杂、工作条件恶劣、机械加工难度大,以致于设备成本高。在多螺杆挤出机中,理论上应当使每一条螺杆在工作中扭矩输出一致,为了实现该一致,必须设计很复杂的传动系统才能实现技术要求。为了对特殊性能材料的加工要求,出现了行星螺杆挤出机,其机械构造是在单螺杆挤出机的基础上,将计量段加工成为内外斜齿轮,一机筒为内齿轮,主螺杆为大齿轮,行星齿轮为小齿轮。在工作中,主螺杆的转动带动行星齿轮转动,行星齿轮在主螺杆大齿轮和机筒的内齿轮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公转的同时自转,对加工物料进行挤压、剪切、混合。由于此构造中,行星齿轮是浮动的,机头压力不能过大,清理内部困难,而且目前仅用于对PVC硬片材料预塑化,使用时不装机头,直接将加工的材料用于生产片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对新材料性能的要求和生产的需要,本专利申请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用于新性能材料的生产要求,适应生产材料广,制作和使用维护相对简单的多螺杆挤出机。
本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的技术方案构造是:
机筒座端与减速机体固定连接;
减速机输出轴与减速机体间依次设置油封、向心推力轴承、向心轴承;
减速机输出轴与大螺杆键连接;
机筒座内腔固定一内齿轮;
大螺杆前段具有叶片,叶片部分具有与大螺杆轴向平行的多条小螺杆槽,多条小螺杆槽在大螺杆叶片的圆周上等角度分布,大螺杆后段套有小螺杆轴承固定套和止退螺母;
小螺杆设置在大螺杆叶片的小螺杆槽内,其后段固定齿轮,该齿轮与机筒座内固定的内齿轮啮合,小螺杆后端依次设置推力轴承和向心轴承;
小螺杆叶片的旋向与大螺杆叶片旋向相反。
小螺杆数量为2——4根。
由于采用上述构造设计的复合螺杆挤出机,能够在大螺杆转动的同时,使小螺杆进行行星转动,对加工物料进行剪切、混合、挤压,能够适应生产新材料的混炼、分散、塑化需求,且制造和维护简单,同时具有双螺杆挤出机、二辊开炼机、密炼机的多元性能和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的整体构造剖视图,
图2是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的AA截面视图,
图3是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BB截面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机筒,2.进料口,3.大螺杆,4.大螺杆叶片,5.小螺杆槽,6.小螺杆,7.小螺杆叶片,8.内齿轮,9.齿轮,10.推力轴承,11.向心轴承,12.小螺杆轴承固定套,13.止退螺母,14.减速机输出轴,15.油封,16.向心推力轴承,17.向心轴承,18.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的实施例对本专利申请的设计方案作进一步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实施例是一种4小螺杆的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
参见图1,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的机筒1座端与减速机体固定连接;减速机输出轴14与减速机体间依次设置油封15、向心推力轴承16、向心轴承17;减速机输出轴14与大螺杆3键连接;机筒座内腔固定一内齿轮8;大螺杆3前段具有叶片4,叶片4部分具有与大螺杆3轴向平行的多条小螺杆槽5,多条小螺杆槽5在大螺杆叶片4的圆周上等角度分布,大螺杆3后段套有小螺杆轴承固定套12和止退螺母13;小螺杆6设置在大螺杆叶片4的小螺杆槽5内,其后段固定齿轮9,该齿轮9与机筒座内固定的内齿轮8啮合,小螺杆6后端依次设置推力轴承10和向心轴承11;小螺杆6叶片的旋向与大螺杆3叶片旋向相反。
参见图2,复合螺杆多功能挤出机小螺杆6数量应当能够在大螺杆叶片4圆周范围内等圆周角度分布,使工作过程中受力均匀,使其合力通过大螺杆3轴线传递到减速机输出轴14,但是,小螺杆6不能过多,否则将减少大螺杆叶片4的工作面积,干扰大螺杆3的工作状态,因此,小螺杆6以2——4根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伟明,未经覃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7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高纯二氧化硅的新方法
- 下一篇:蓄电池液面监测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