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环保型捣打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3132.0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涛;张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环保 型捣打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定形耐火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树脂结合的环保型捣打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捣打料主要用在高炉出铁沟、渣沟、铁水沟,或者不方便用浇注施工的部位。
高炉铁沟用捣打料以刚玉、特级矾土、SiC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沥青粉,加入焦油或者酚醛树脂溶液作为结合剂混合而成。大高炉的主沟一般使用浇注料,而在铁沟、渣沟部分或全部使用捣打料。小高炉由于渣铁难于清理,多使用捣打料为主,通铁量仅在几千吨,近年成分与配方改进后的捣打料通铁量达到过2万多吨。免烘烤铁沟捣打料不需要烘烤,直接通铁,使用比较方便,捣打也容易。但由于成本价格低,使用了沥青、焦油,在高温下使用,散发黄色的有毒烟雾,对现场环境有影响,损害工人的健康。而且铁沟使用中粘渣、局部破坏时,清渣非常困难,温度高,此时局部铺沟,捣打料味道重,影响环境。
文献1选用Al2O3含量大于90%以上的棕刚玉和Al2O3含量大于85%以上的特级矾土为骨料和细粉,选用专门配制的改性酚醛树脂溶液作为结合剂,研制的铁沟捣打料具有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具有抗高温熔渣、铁水的熔蚀和冲刷性能。此研究虽然报道使用中不产生有毒气体,但结合剂仍然以酚醛树脂为主,毒害只能说减弱了。文献2研究了捣打料颗粒级配、含碳材料的种类及其添加量、增塑剂的选择、以及防氧化剂、高温增强剂和结合剂等对铁沟捣打料性能的影响。其主要原料包括:电熔棕刚玉、亚白刚玉、致密刚玉、特优矾土、黑碳化硅、Al2O3微粉、两种碳源、增塑剂、防氧化剂、高温增强剂和结合剂等。文献3介绍一种以电熔棕刚玉为骨料的Al2O3-SiC-C质高炉出铁沟捣打料。文献4介绍了一种环保型的Al2O3-SiC-C质免烘烤铁沟捣打料,选用电熔刚玉、优质碳化硅为主要原料,以有机结合剂为结合剂,但有机结合剂的组成没有报道。文献5介绍以Al2O3>80%的高铝熟料和SiC)90%的碳化硅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炭质材料,抗氧化剂及复合结合剂等研制出的无沥青中小高炉主铁沟捣打料,其体积密度2.50t/m3;耐压强度27.4MPa;抗折强度8.8MPa,应用在出铁温度为1450℃的300m3高炉主铁沟,不修补使用8天,通铁量为8000t。文献6介绍以电熔致密刚玉、碳化硅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固体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的捣打料,分析了金属铝粉和硅粉对Al2O3-SiC-C质干式捣打料性能的影响。文献7通过针对中小型高炉出铁沟的现场施工及使用条件,重点对捣打料颗粒度组成、碳质原料、结合剂、烧结剂进行了研究,研制出环保型的Al2O3-SiC-C质免烘烤铁沟捣打料。文献8提供了一种出铁沟衬修补或重筑完成后,不用烘烤就能立即投入使用的免烘烤致密电熔刚玉出铁沟捣打料;该发明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致密电熔刚玉65-80%、黑碳化硅5-10%、鳞片石墨1-5%、添加剂8-18%、结合剂3-10%的均匀混合物,各组分重量之和为100%。文献9发明了一种含氮化硅铁的免烘烤铁沟捣打料,由硅酸铝材料、碳化硅、炭素材料及氮化硅铁、结合剂组成。其特征在于:硅酸铝材料为43-80%,碳化硅为7-25%,炭素材料为2-10%,氮化硅铁为5-15%,Si粉为0-4%,Al粉为0-3%,在上述混合料的基础上外加酚醛树脂2-7%,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数。文献10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炼铁高炉出铁沟用免烘烤型Al2O3-SiC-C质捣打料的生产方法,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结合系统,包括热固性酚醛树脂有机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水蒸汽,并赋予捣打料快速烧结性能,从而保证出铁沟在用捣打料施工后无须烘烤而直接出铁,且使用后产生较高的高温强度,提高了出铁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耐材单耗和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改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