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0667.4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端;魏莉;杨建梅;王佑华;肖梅芳;顾仁樾;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4 | 分类号: | A61K36/884;A61K9/16;A61P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高血压 中药 复方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研究报道,高血压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虽然现代医 学有了飞跃的进展,但,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实验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等基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血压病不只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还是 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因此,在治疗上,不仅仅要将血压降低 到靶目标水平,而且要综合干预上述危险因素,预防和逆转靶器官不良重塑,降低 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 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不断应用,其在降压同时 带来的诸多副作用亦日益困扰着学术界。挖掘祖国医学宝库精髓,运用中医中药防治 高血压病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中医理论研究表明,“阳亢”、“血瘀”为高血压病发病的基本病理环节,该药 现有技术有采用丹参、潼蒺藜等中草药制成汤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血瘀阳 亢证),存在服用、携带不便及质量不容易控制、每天服用量超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符合中药制剂现代化的治疗高血 压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中药原料药丹参、白蒺藜、潼蒺藜(沙苑子)、泽泻、青葙子制备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制剂,优选制备颗粒剂。
其中原料药的重量配比是:丹参9g白蒺藜12g潼蒺藜12g泽泻9g青葙子 9g。
本发明以丹参素及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颗粒剂的提取工 艺;对中试成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溶化性、粒度、水分,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 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丹参酮II A和丹参素的含量,测定颗粒中丹参素的含量并建立质 量标准;采用TLC法对复方制剂中泽泻和沙苑子两味药进行定性鉴别。本发明优选的 提取工艺为6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5小时;除粒度外,中试成 品颗粒的其他检查项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所要求达到的标准;采用TLC法鉴别出颗粒 剂中泽泻和沙苑子;HPLC测定指标成分丹参素的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1∶8),颗 粒剂中丹参素的含量定为不低于1.40mg/g。所建立的颗粒质量标准专属性强,含量测 定准确,可用于本发明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本发明为进行大生产化提供可靠依据。
本发明复方制剂兼顾“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两个重要环节,组方合理,具有 如下优点: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能降低麻醉犬血压,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发挥作用,并具 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具有缓慢有效的降压作用;能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血压升高,作用平缓而持久,能改善高血压内皮细胞功能,可能与降低SHR血浆ET-1、 AngII,提高血浆NO水平有关,还能改善SHR大鼠高血压相关行为;能改善SHR血液 流变学指标,调节SHR纤溶系统活性;改善急性血瘀证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聚集及 体外血栓形成,控制SHR随周龄而上升的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从活血化瘀 ---改善血液流变学,平肝潜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 低血浆Ang II水平等方面控制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对血管紧张素II(ATII)诱导的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实验,发现本复方制剂药物血清具有抗VSMC增殖作 用,抑制VSMC DNA合成,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此外,还可改善增殖VSMC的 超微结构。急性毒理实验发现,小鼠在给予活血潜阳颗粒生药浸膏后,在各时间点各 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所有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也未发现其它与给药有关的临床 表现;长期毒理实验发现,在给药3个月、6个月和恢复期内,本发明复方制剂对大鼠 的各重要脏器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未见有大鼠死亡,也未出现毒性反 应,血液学、凝血酶原时间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与药物明显相关的异常变化。 说明本复方制剂的临床用药量是一个相当安全的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