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频信号的二维快速捕获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583.0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1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翔;江玉洁;易争荣;刘会杰;梁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707 | 分类号: | H04B1/707;H04B7/18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二维 快速 捕获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扩频信号的二维快速捕获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具有无缝隙覆盖能力,并能支持个人手持终端通信。特别的是以GPS为代表的卫星扩频技术,在导航、定位以及通信方面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卫星扩频信号具备大多普勒频偏、大动态条件等特点,对信号捕获在时间上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目前针对卫星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虽然有基于FFT的并行码等捕获技巧,但是运算复杂度大,以及精度低等特点使其不适合于对具备大动态范围的扩频信号捕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频信号的二维快速捕获装置和方法,已解决现有技术中门限设置较高,会导致低信噪比下检测概率过低以致漏捕,门限设置较低,却又会导致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虚警概率过高以致错捕的缺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频信号的二维快速捕获办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载波多普勒频偏范围内,设置扫频频点位置、以及扫频步长(需根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选取);
2)在每个驻留频点上,使用并行相关器得到扩频码相位,之后通过非相干累积(累积长度需根据信号动态特性以及SNR情况进行折中选择),得到在各个频点上信号能量的并行解扩步骤;
3)对所有扫频点遍历,得到各个频点对应下、所估计的扩频码相位条件下的信号能量值;
4)通过对噪声估计,得到设置能量检测的参考门限(对噪声估值的加权系数需要专门设计);
5)选取在所有扫频点上能量值的最大值,和参考门限比较;
6)若大于门限则说明捕获上信号,并且得到捕获上载波频率和扩频码相位;若小于门限,则重新在频率-扩频码相位两维区域内搜索信号。
所述的并行解扩流程包括:
1)初始化策略控制模块,使载波多普勒频偏为0Hz,扫频计数器为0;
2)在此频点先做并行相关得到若干个能量值,选取其中的最大能量值对应下的扩频码相位作为接收信号码相位的估计值;
3)在估计得到的扩频码相位下解扩,并做非相干累加,并将能量累加值存储下来;
4)在多普勒频偏范围内其他载波频偏频点,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不同频点下的非相干能量累加值;
选择所有非相干能量累加值中的最大值和参考门限比较,如果大于参考门限最大值,则说明捕获上信号并且得到载波频率以及扩频码相位;如果还是没有能达到上述门限,则重复操作继续搜索信号,直到能检测到信号并捕获上载波频率和扩频码相位。
所述的能量值的个数和扩频码周期长度相同。
所述的参考门限值是所述的噪声估计值的倍数。
所述的扩频信号为高动态(大多普勒频偏,大动态范围)的卫星扩频信号。
基于RAM的卫星扩频信号二维快速捕获装置,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正交下变频电路、低通滤波器、以及基于RAM的并行直接解扩、噪声估计、非相干累积以及能量检测和策略控制等模块。
有益效果
为优化捕获性能,缩短捕获时间,该方法采用基于RAM的并行解扩策略,也就是在依靠高的工作时钟,通过时分复用的办法联合并行运算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各个码相位下的相关值,I、Q两路相关值平方后相加就得到了所有码相位对应下的能量值,通过选择所有能量值中的最大值来估计扩频码相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针对大多普勒频偏、大动态范围下卫星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技巧,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卫星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而且在低信噪比、高动态条件下均能稳定良好工作。该方式能在有限的资源下,一方面避免了复杂计算,同时又能实现快速捕获。
附图说明
图1基于RAM的卫星扩频信号二维快速捕获框图
图2捕获流程图
图3并行解扩结构图
图4能量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