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真化合物的立体分子模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0400.X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38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元奈米应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6 | 分类号: | G09B2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化合物 立体 分子 模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子模型,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化合物的分子模型结构。
背景技术
教学辅助器材则是教学的利器,它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源和设备,让学习者可以从教学辅助器中快速地了解新知识。
在目前生物及化学课程里,对于化合物所含的成分认识仅能从化学式上了解,若是对于成分较复杂性的化合物难以从化学式上了解,此时就必须通过教学辅助器材的分子模型结构的仿真下,让学习者能快速地了解化合物的成分。
而现有技术的分子模型结构,如美国第4325698、4348190、4378218、4398888号的发明专利案,在这些专利案中所揭露的分子模型结构中,让学习者可以依据这些原子及键结合模型结构仿真出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甚至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可以轻易地利用原子及键结合模型仿真出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使学习者对于成分复杂性较高的化合物能够快速、容易地认识与了解。
虽然现有技术的分子模型结构,让学习者能够快速地了解成分较复杂的化合物。但是这些分子模型的结构复杂、不易制作,且价格高,对于一个教育经费有限的教育机构来说,是无法提供给予每一个学习者都拥有一套分子模型结构,因此在教学上仅能使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拥有一套。如此一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无法达到辅助的教学效果,此为本实用新型所予以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价格低,在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位学习者都可拥有一套的分子模型结构。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仿真化合物的立体分子模型结构,包括:原子模型及键结合模型。该原子模型上具有球体,该球体表面不同方向上延伸有多个呈圆柱体的组接脚。该键结合模型为管体,以该管体一端组接在该球体的组接脚上,以形成原子模型与原子模型之间的键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模型结构注射后的原子模型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模型结构注射后的原子模型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模型的键结合模型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子模型与键结合模型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碳60(C60)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碳60(C60)的分子模型组接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钻石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碳管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分子模型结构10
框架1
杆体11、12
连接部13
原子模型2
球体21
组接脚22
键结合模型3
刀缝3a
端缘31、3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模型结构注射后的原子模型外观立体及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图中所揭露的分子模型结构10,利用塑料注射成型有框架1,该框架1内承接有多个纵向及横向的杆体11、12,该杆体12上设有凸出在杆体12表面的多个连接部13,在每一个连接部13上连接有一个原子模型2,该原子模型2具有与连接部13相连接的球体21,在球体21表面三个方向延伸有组接脚22,该组接脚22在图中呈圆柱体。
当予以取下原子模型2时,只要将原子模型2弯折使球体21与连接部13断裂后,即可以取下原子模型2,或者可以利用工具将球体21与连接部13连接处切断或剪断,即可将原子模型2取下。在原子模型2取下时,该连接部13残留在球体21上的些微毛边,不会影响到球体21的组接脚22与键结合管(图中未示)的组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模型的键结合模型外观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图中所揭露的为分子模型的键结合模型3,该键结合模型3以一条细长的管体通过裁切机器(图中未示)裁切有多个刀缝3a,在每一刀缝3a之间形成有多段键结合模型3,且在刀缝3a中未切断处使键结合模型3相连接在一起。当使用键结合模型3时,使用者只要将两个键结合模型3、3′彼此相连接处(未被裁刀切断处)剥离后,即可将键结合模型3套接在球体21(如图1、图2所示)表面上的任一组接脚22上,以形成原子模型2与原子模型2间的键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元奈米应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元奈米应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0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吸盘的地球仪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的制冷装置